漫游星际天河追寻“古之幽情”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漫游历史长河,在“古之幽情”中感悟“生存智慧”,在文人风流、墨客雅趣中汲取“传承智慧”。我们应以“文化自信”的态度,抒写属于自己的“奋进故事”,以“生生不息”的“经典文化之力”,踔厉前行,赶考新征程。
发“先哲开智”之幽情,启“厚积薄发”之智慧。“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五千年华夏文化滋养时代中国人生生不息,从“农耕文明”时代,我们的祖先“开眼看世界”,用“道可道,非常道”“北冥有鱼,其名为鲲”等哲思参悟宇宙与人类生存的秘密。上下五千年,民族文化世代传承,为炎黄子孙的生存繁衍提供了不竭动力。要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首先就要建立自信,要从“天人合一”的智慧中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基因。
发“文物印刻”之幽情,启“继承守护”之智慧。“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珍贵文物,他们通过这些文物向我们讲述着华夏子孙的传承故事。十二生肖兽首是图腾文化的代表,甲骨文是中国早期文字的有力记录,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是中国古代文艺智慧的结晶,透过这些文物,我们能够读懂历史,甚至能够触摸到历史。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自觉担当其守护文物的职责。
发“诗词曲赋”之幽情,淬炼进取精神。“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人墨客更流传下经久不衰的经典诗歌供后人怡情遣兴、寄托情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一系列诗歌将中国人独有的“家国情怀”融入其中,我们要勤读诗歌,从中汲取奋斗的智慧,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融合在一起,为时代发展赋能献力。
(来源:安亭镇张引)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