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拿到了想都不敢想的全国大奖!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2021年11月09日14:40 |
小字号

“一二三四、一二三四……”新场东育太极拳社队员精神满满的一天,从7点开始。在节奏打点的背景音下,队友们已经列成七横八纵,摒除杂念,眼神坚定,手势轻起轻落,转身缓慢却有力。可谓谋定而后动,厚积而薄发。

前不久,东育太极拳社部分队员按各自户籍组成太极拳队参加西安全运会,其中,浦东新区新场镇太极拳队斩获了农村乡镇组四十二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一等奖,另一支队伍航头镇太极拳队斩获另一组别的二等奖。

这支冠军队伍,怎么看都有些业余,十二名选手中,年龄最大69岁、最小54岁,平均年龄为62.5岁,都是爷爷奶奶辈了。而且,队员的水平也参差不齐——虽然有多次参加全国大赛的老队员,但也有刚学习太极拳不久的新手。

斩获全运会冠军,说明这支队伍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一把刷子”是这些队员坚定不移、勤学苦练的真功夫,另“一把刷子”是他们背后的教练,东育太极拳社创始人、副理事长、著名武术教练孙剑狄。

孙剑狄正在指导队员

“其实,因为参赛的户籍限制,很多其他户籍的高手没有能够参赛,我们还没有展现出我们拳社最高的水准。”东育太极拳社主任陆文良的话,不免有些“凡尔赛”。老陆曾经有轻度脑梗,身体很不好,现在红光满面,讲起话来精神气十足,“为了备战全运会,我们这些队员早晚都加紧练习,一天要五六个小时。”

参赛队队长郭战红女士说起话来,带着江南女子的那种温婉风韵。“我退休后开始接触太极拳,但是打得并不好。来到这里练拳之后,发现孙教练真是神了,他因材施教,挖掘了每位队员的特长。”郭战红介绍,刚动员参加全运会比赛时,她直接拒绝了,“我来拳社时间比较短,基础也较差。但是孙教练很坚定,‘我说你行,你就行。’”没想到,“集训”后的郭战红表现出色,带领团队夺得了荣誉,“现在整个人都自信了不少!”

另一位队员徐国斌也深有同感,“我60岁才开始接触太极,能进入全国大赛,之前想都不敢想。”比赛前,他和队员都有些忐忑不安,“但是孙老师自信满满,当然他也对我们严加要求,每个动作都仔细打磨。现在得了冠军,我也不自觉地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

“我爸爸是个‘武痴’,是他给了我启蒙和精神指引。”孙剑狄可谓是拳社的灵魂人物,言谈间总是弥漫着儒雅内敛的笑容。他出身武术世家,5岁就登台表演,12岁加入上海武术专业队,成为当时年龄最小的成员。后来,他又转业成为汽车配件厂的工人,随后当上了厂化油器试验室主任。精通太极拳的他,最后还是“重拾旧业”,来到上海师范大学体育系专门教太极拳,之后又借调到上海市工人武术队、上海市武术队担任教练。

东育太极拳社成立的契机,和孙剑狄的爱人有关。当时,他的爱人高血压、中风,身体很不好,瘦得不成样子。两人只能回到爱人的老家新场,希望能够散散心、呼吸新鲜空气。因为爱人身体迟迟没有改善,孙剑狄萌生了让爱人学习太极拳的想法。

社区听说后也很支持,帮助孙剑狄召集了一些居民一起学习太极拳。就这样,东育太极拳社慢慢从一个二、三十人的小队伍,发展成如今五六百人的大规模。孙剑狄爱人的身体,也一天比一天健康。

年轻的时候,孙剑狄教学的目标是“要冠军”,现在,面对这群业余选手,孙剑狄改变了目标,“要健康”!因为,大部分来学拳的队员,和他的爱人一样,身上多多少少有着毛病,“看着他们身体一天天变好,我觉得我的目标就实现了。”

刘红芳以前生了场大病,多次化疗之后,手、脚总是觉得麻麻的,不利索。医生告诉她,这些神经损伤,至少得要三年才能改善。后来接触太极之后,刘红芳的身体有了肉眼可见的变化,“整个人都精神焕发了,心情也很愉悦,各项指标都恢复正常了。”同样,62岁的徐芹2014年开了刀,在外散心时偶然接触了太极拳。“孙老师一开始很关心我,总是问我累了吗?累了可以休息会。”徐芹说,“现在我的身体也好了很多,医生说我现在药都不用吃了。”

公益、守正,这是孙剑狄创办拳社的初心。“我的课都是免费的。我对别人讲,‘只要收费,我就不干。’”孙剑狄笑着说,“另外,我们传授的,是正宗的拳法,以及武术的武德。我们拳社还成立了党支部,发挥党员的引领作用。”

为了让更多人学会太极,孙剑狄还自创了节拍教学法,化繁为简,把太极的技术内涵提炼出“公式”,让复杂的太极变得相对简单易学。“我希望将我们武术传承下去,也要为实现全民健康助力!”孙剑狄说。

陆文良介绍,东育太极拳社曾制定了三个三年计划。“成为上海标杆、走向全国,这两个计划,我们已经完成了。”陆文良说,“我们第三个计划正在实施中。我们要走向世界,将太极拳弘扬出去,我们还要开办更多的少儿亲子班,培养新一代的太极传人。”

(来源:浦东发布)

(责编:陈晨、韩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