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教育| 科技

开学了,这种诱人的“泥”大卖,所含有毒物质摄入几克就可能致死

2021年09月03日09:44 | 来源:上观新闻
小字号
原标题:开学了,这种诱人的“泥”大卖,所含有毒物质摄入几克就可能致死

  新学期开始了,一些网店和学校周边的文具店、玩具店为吸引孩子,会推出许多时下流行的“网红”商品,却对它们的安全隐患一无所知,或者明明知道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其中,就有一种拥有“史莱姆泥”“水晶泥”“鼻涕泥”“假水”等多个名字的软体造型玩具。

  它有类似果冻的质感,又滑又粘,可揉捏成各种形状,而且颜色丰富多样,还有诱人的香味,不仅孩子,就连大人也会因为揉搓其减压而爱不释手。

  如果知道了这种产品的成分和风险,许多人恐怕会马上扔掉它。上海市市场监管局9月2日发布“水晶泥”类玩具选购提示,提醒消费者慎选慎购软体造型玩具。

  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专家表示,“水晶泥”由多种化学物质制作而成,其原理是利用溶解在水里的高分子材料聚乙烯醇和交联剂硼砂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网状结构的水凝胶,再添加人工色素、珠光粉、黏土等制成。

  “水晶泥”的一大风险正是来自硼砂。

  长期高剂量的硼元素暴露或摄入会表现出毒性作用。文献显示,硼砂的成人中毒剂量为1克至3克,成人致死量为15克至20克,儿童致死量为2克至5克。在我国,硼砂禁止添加入食品。

  如果儿童缺乏辨别能力,受到“水晶泥”颜色和香气的吸引,误食了含有高含量硼砂的“水晶泥”,后果可能十分严重。

  值得警惕的是,不少厂商为扩大销量,将“水晶泥”装进了缩小版的酒瓶、饮料瓶,大幅增加孩子误食“水晶泥”的可能。

  如果这样的瓶子单独出现在家里,孩子会不会当成饮料误食?

  一些商家还强调“吹”这种玩法,增加了有害物质入口的可能性

  此外,如果儿童长期接触含有高含量硼砂的玩具,却没有及时洗手,导致手上残留的硼砂碰触到眼睛、嘴巴等部位,又或者带入了食品,也可能影响其身体健康。

  此前,我国就有数起案例显示了“水晶泥”的危害。有幼童因误用装过水晶泥的杯子,出现严重呕吐等不适症状。还有儿童因眼睛不慎接触到水晶泥,且延误治疗,导致裸眼视力下降到0.1以下。

  记者9月2日在某购物网站搜索“史莱姆泥”,结果找到至少4000个商品。

  一些销量靠前的店铺在宣传页面上声称商品“无毒”“安全”,却拿不出任何硼砂或硼元素含量的检测报告。业内人士指出,要指望这些便宜的商品不用硼砂做原材料,简直是异想天开。

  2020年4月,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公布的一项风险监测结果显示,其委托检测机构采集的19批次“磁力泥”样品,均检出硼元素,检出含量为74.4毫克/千克至3039毫克/千克。

  由于国家标准对相关玩具所含硼元素没有进行限量要求,市场监管部门采用较严格的欧盟标准进行风险监测。上述“磁力泥”有多达17批次的硼元素含量检出值超出了欧盟标准限定值(300毫克/千克)。

  记者还随机选择了10家店铺,查看所谓“史莱姆泥”的溯源信息,结果没有一家店铺标示,疑似是没有产品说明、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内容的“三无”产品。

  “无毒”,能信吗?

  虽然也有部分专家强调,不误食“水晶泥”,只是玩了“水晶泥”后未及时洗手,这种情况下,残留在手上的有害物质迁移到食物中的量是相对有限的,达到有害剂量的可能性比较小,不至于危害健康,不必因噎废食。

  但出于最谨慎的考虑,还是少玩“水晶泥”为妙,最好不玩。

  对于还是忍不住要购买“水晶泥”的消费者,市场监管部门建议查看有无国家强制性认证标识。

  据悉,多数套装软体造型玩具带有塑胶成分的定型模具,这类产品属于国家强制性认证(CCC)产品。购买此类产品时,应选择包装或标识上带有“CCC”认证标志的玩具产品。

  但即使如此,也只是证明“水晶泥”的定型模具相对靠谱,并不能保证“水晶泥”本身的质量。

  购买玩具时,消费者不要忘记要求经营者开具发票等购物凭证,作为日后维权的重要依据,如遇产品问题,可拨打12345或12315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责编:严远、韩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