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方面”齐发力 着手推进民法典实施

2020年06月23日16:55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法治建设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稳定有序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近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为建成现代化法治国家构建体系化框架。为有效推行实施民法典,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五点工作要求。基层党员干部应从学习、实践和普法三方面着手落实。

推进民法典实施工作,学懂弄通悟透是前提。深入学习民法典,是运用与普法的前提。一是学习法律条文。作为党员干部,对法律条文必须有一定程度认识和理解,与岗位相关的部分更要烂熟于胸,更好地为群众排忧解难。二是学习法治思维。学习民法典的过程中,要将法治思维印刻到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思想约束行为,法治思维的建立,能够从意识层面促进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法治建设通过立法执法来培养整个社会的法治意识,当社会整体法治意识达到一定高度,现代化法治国家的目标就得以实现。

推进民法典实施工作,依法行政能力须提升。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领导,源自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信任,人民群众的拥护信任源自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而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则源自公开透明、有法可依的行政程序。日常工作中,党员干部必须坚持治思维,不能违背法律条文损害群众利益,并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为群众提供人性化、专业化的服务。

推进民法典实施工作,普法力度广度要到位。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涉及到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它能在公民权益受侵害时告诉我们如何用法律的武器捍卫自身权益,更能在问题未发生时及时进行识别与防范。因此要发挥民法典的重要作用,普法工作不能缺位。普法要广泛开展、深入人心,就要走到群众中宣讲,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进行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分析讲解。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民法典的推行实施是法治建设的“磨刀石”,后期更要不断完善,使其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为建成现代化法治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南翔镇 张莹璐)

(责编:实习生、轩召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