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的“三把利剑”

2020年06月23日18:37  
 

近日,上海市市委书记李强先后前往长宁、闵行、青浦的老旧小区、国际社区和郊区农村调研基层社区建设,并看望慰问了奋战在基层一线的社区工作者。

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把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和源头治理结合起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提供坚强有力支撑。

民心所向是社会治理的根本。“治政之要在于安民”。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新时代新征程上,要以人民的诉求为中心和出发点,把汇聚民智民力、赢得民心民意作为重要着力点,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着力健全基层自治机制,推进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努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积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党组织建设是社会治理的抓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要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体系架构,使其在社会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引导群团组织、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有序有效参与社会治理。要加强组织队伍和政治功能建设,深化党的网络延伸,提高“两个覆盖”质量。要加大“党建引领+”体系建设,注重把党的建设贯穿于居(村)民自治、为民服务、文化活动、平安建设之中,切实增强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感召力、组织力和引领力。探索分类管理,引导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不同领域深耕细作,在专业化服务中成长发展。同时,也要充分组织动员群众,善于从群众中寻找社会治理的方法和智慧,凝聚起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强大力量。

制度体系是社会治理的保障。“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制度是管总、管长远的,制度建设应贯穿于社会治理全过程。但是,体制建设本身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推进整个制度框架建设时,不仅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优化体制,而且要看到体制建设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有长远眼光和系统思维。在健全完善优化治理体制的同时,同步打造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和科学性的治理体系。这既是基层治理体制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其重要推动力。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社会治理更多地是要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只有用民主的办法,才能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只有解决好了民生问题,社会才能更稳定。

(来源:安亭镇 万璐怡)

(责编:实习生、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