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8日赴宁夏考察调研。当天下午,他来到黄河吴忠市城区段,了解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情况。不到一年,习近平总书记4次考察黄河,足见这条母亲河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分量,着重强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
黄河,世界第六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黄河已经是一条被人类深刻影响和干扰的河流,未来应如何治理,才能既保障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又能保障这条古老而又伟大的河流生生不息,造福于人民,这是一个值得深思而又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制定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
一、深刻认识母亲河存在的问题
一是水资源浪费惊人,黄河流经了我国北方重要的农业产区,农业灌溉用水即占全河流用水总量的90%以上,而引黄渠每立方米水费仅为3.6厘钱,远远低于供水的生产成本,如此低廉的水价自然难以唤起人们的节约用水意识。黄河流域共有水浇地500万公顷,农业灌溉仍然主要采用大畦漫灌、串灌等原始灌溉方式,一些灌区每公顷地年均毛用水量竟然高达60立方米,粗放经营的农业生产方式使黄河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不及40%,水资源浪费程度惊人。二是水体污染严重,随着人口的剧增、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水污染程度逐年加重,水体质量的明显下降既影响了人体的健康,也降低了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水荒”矛盾更加尖锐。三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产生的温室效应,加速了气温的升高,蒸发量增大,降水减少,干旱加剧。还有就是海洋沙漠化严重。
二、保护母亲河势在必行,重在保护,要在治理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保护治理母亲河通过植林种草,绿化大地,改善局部气候,植林种草,扩大植被覆盖率,发展生态经济,资源开发与水土保持相结合,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局部气候,减少洪水危害,增加土壤肥力,增加地下径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黄河流域应重视对人口增长的有效控制,同时促使公民自觉地保护环境与水资源,合理用水,节约用水;加收水资源使用费,促进节约用水 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依法征收水资源使用费,适当提高水价,以刺激人们的水消费观念,唤醒节水意识,避免或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实施科学种田,实施节水灌溉新技术,管灌、喷灌、滴灌、渗灌是国际上一致公认的节水灌溉新技术,黄河流域耕地面积宽广,传统灌溉方式普遍,节水灌溉新技术有着广阔的市场,其节水潜力相当可观。这不仅要在黄河中下游推广,更应在黄河用水大户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推广;加强污水的净化处理工作,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是工业节水的重要手段,努力搞好污染水体的净化处理工作,尽可能地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节约用水等等措施和方法。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既要谋划长远,又要干在当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让黄河造福人民。
(来源:嘉定区江桥镇金华社区 张静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