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越地文脉,逐梦“诗和远方”

2020年06月18日22:19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人民网上海6月18日电 6月13日上午,“赓续浙江文脉,共建美好生活”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浙江主场城市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绍兴市柯桥区安昌古镇,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精彩呈现。本次活动的主会场绍兴推出了古水龙表演、水乡婚礼、水乡社戏、水上集市、传统手工技艺互动体验等一系列富有水乡特色的活动,并首次通过采用5G技术对活动场景进行现场直播,独特而鲜明的绍兴文化符号,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绍兴历史源远流长。4300年前,大禹在此会诸候、疏山川,成治水之功;2500年前,越王勾践在此卧薪尝胆、图强兴国。历史的风雨沧桑,为绍兴留下了众多历史遗迹、文化遗存,也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绍兴市市长盛阅春在开幕式的致辞中表示,本次活动主场落户绍兴,既是上级对绍兴遗产保护工作的信任和支持,更是展示绍兴遗产保护成果的难得机遇。绍兴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推进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

据介绍,为了持续推进非遗活态传承和薪火赓续,在非遗保护工作的17年来,绍兴始终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敬畏遗产、保护为先,积极贯彻“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工作理念,主动抓牢“文旅融合”时代契机,奋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长期以来,绍兴以文化为魂,为城市发展赋能。最典型的就是对古城的保护、传承和利用。绍兴以古城“活着”的方式,保护着2500余年的历史名城,让生活在街区的人们享受到了历史和文化遗产带来的喜悦和幸福生活。据介绍,为了进一步可持续的推进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近年来,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通过激活传统节日,守护精神家园,推出了“古城过大年”传统节日主题文旅IP,舜王庙会、上虞曹娥庙会、诸暨南孟文化节、嵊州越剧文化节、新昌茶祭大典等传统节庆活动;通过挖掘文学资源,讲好绍兴故事,举办和培育了“绍兴师爷讲故事”品牌活动,并启动了“绍兴故事汇”——民间故事传播行动;通过办好“非遗集市”,共享保护成果,让非遗保护搭载文旅快车,更好融入当下、融入生活,提升社会影响;通过完善服务载体,贯彻非遗惠民,如通过整合非遗资源推出“点单”服务,配置了地方戏剧曲艺展演、传统手工技艺体验培训、非遗讲座辅导等服务内容;通过传承戏剧曲艺,唱响越音越调,做好濒危剧种绍兴目连戏、诸暨西路乱弹和绍兴平湖调、绍兴词调、绍兴摊簧、绍兴评话等曲种的保护传承工作等。

据统计,目前,绍兴市共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4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3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61个。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1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09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65名。拥有市级及以上相关非遗传承基地(载体)200余家。县(市、区)级相关非遗资源体量更巨。自2016年浙江省编制和公布“非遗保护发展指数”评估数据显示,绍兴市非遗保护发展工作始终位居全省前列。

“文化遗产是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代表着城市的精神面貌和生存特点,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我们要对绍兴博大精深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树立‘敬畏遗产’的理念。在敬畏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行动下,重塑绍兴城市文化自信。”绍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何俊杰表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活化”利用、传承文化遗产,激活文化遗产的生命力。要以“互联网+”“绍兴文化+旅游+演艺+”等新理念,更好地活化、利用、传承绍兴的文化遗产。

据悉,为了进一步推进绍兴非遗的文旅融合,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还将开展“流动的文化”——三大文化带非遗保护传承系列活动,围绕浙东大运河、浙东唐诗之路、古越文明“三大文化带”三年行动计划,开展非遗活态传承活动,将绍兴经典非遗主题活动、非遗景区、非遗研学游基地、非遗形象门店等植入到绍兴旅游线路中。同时开展非遗研学游、非遗形象门店的标准化建设。今年,还将深化“走近非遗 品读绍兴——绍兴市非遗研学游”活动,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进一步强化非遗研学游基地建设。

(责编:葛俊俊、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