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白衣天使”在平凡岗位闪耀

2020年06月09日15:20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人民网上海6月9日电 (龚莎)“左英护理奖”是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护理工作者最高荣誉,每两年评选一次。在前不久公布的第五届上海“左英护理奖”中,来自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手术室等特殊科室总护士长戴爱兰喜获殊荣。

令人可喜的是,该院消化内科护士长洪艳,在今年护士节前夕,又荣获上海市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称号。5月15日,全国妇联揭晓的“全国抗疫最美家庭”,来自该院老年医学科护士长张玉萍家庭再获此荣誉,成为上海15个“全国抗疫最美家庭”之一。

一家普通二级甲等医院的护理团队,为何在强手如林的上海滩屡获殊荣、脱颖而出?日前,记者来到位于虹口的百年老院,探寻他们打造高素质护理团队的成功秘诀。

努力把每个人的潜能发挥到极致

一个优秀的团队必定有一个优秀的灵魂人物,在四院许多护士及护士长的眼里,护理部主任陈莹就是这个团队的“硬核力量”。她知人善用,用人所长,能让团队每个成员都能在本职岗位发光发热。陈莹说,“我院护理部有400多名护士,我的职责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护理团队服务好,想方设法为她们搭平台,尽量让她们的潜能发挥到极致,让每个人都在本职岗位上绽放光彩。”

“我们都很喜欢护理部的氛围,也很喜欢我们的团队。在四院,有很多平台能让每个人的潜能发挥到极致,团队工作时总能呈现出1+1=3的完美结果。”副主任曹哲菲快人快语,道出了上海四院护理团队许多人的心声。当她说到自己的经历时,她说一路走来,从年轻而没有经验的护士成长为护士长,再被培养成总护士长及护理部副主任,其中团队给予的帮助和扶持是令她一生都要感恩的。

外科总护士长王彦是名80后,几年前代表医院参加第一届上海市护理技能比赛。说起那次比赛的经历,王彦仍非常激动。她说,这根本就不是我一个人在参加比赛,我的背后是一个大大的后援团在支持,护理部团队简直可以说是倾囊而出,用尽了洪荒之力。在全力的培训辅导和训练下,王彦果然不负众望,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打败了三级医院的强劲选手,最终闯入决赛,成绩名列前茅,令评委们刮目相看,啧啧称赞:四院的选手是一匹“黑马”。而今王彦已是中华护理学会静脉输液委员会青年委员兼秘书,早已成了业界的“香饽饽”,许多单位想“挖”她,王彦却说:“我喜欢四院的人文和人情味,四院护理部就是我的根!”听说还不仅仅只有王彦这样的“黑马”,护理团队在之后连续三年获得了上海市护理技能竞赛优秀团体、技能标兵和技能能手等荣誉。

“ICU病房的活有时很累,也很急。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我突然发现,自己身边的所有人其实都在默默地帮助我。”26岁的ICU副护士长蒋金花满是感慨地说,“环境是能改变一个人的。在这样的环境里,你只有努力向上,才能不负团队的厚望。”

上海四院护理部就是有这样一种神奇的氛围。这里,每个人都相信,护理活动就像人的机体,它的健康,依赖每个细胞的和谐运转。这里,每个人既相信自己,又相信同事……如今,这种和谐奋进的文化,已成为上海四院护理团队激励大家创新图强的“催化剂”。在大健康的时代里,四院护理团队不仅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探索与实践“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综合医院延续护理服务模式,加强老年专科的特色建设,同时将优质资源向社区倾斜,真正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团队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 、“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 、“上海市文明巾帼岗” 、“上海市青年文明号” 、“上海市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病房”等多项荣誉。

尽力让每个护士都能成为“专家”

陈莹主任以数字分析说:“我院护士的基础相对较弱,护士平均年龄只有30岁左右,初级职称占40.2%,聘用合同制护士占40.5%。但护理部会按照护士的特点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培训和培养,努力使每名护士都可以循着某个专业方向继续发展,成为‘专家’。”

护理部根据学科发展定期选派护士参与各专科领域学术培训,包括重症监护、手术室、急诊护理、肿瘤护理、糖尿病护理、中医护理、PICC、伤口造口、CRRT等专科,并参与相关专科适任培训。优秀的年轻骨干护士被选送到国内三级医院如西京医院、瑞金医院、华山医院等,甚至新加坡、香港、台湾及日本等地的医院进修学习,学成归来的护士在岗位上都已学以致用,发挥所长。

“我感到非常幸运,也很感恩,我是护理部培养的虹口区第一位国际伤口治疗师。”特殊科室总护士长戴爱兰非常自豪的说道:“现在我院专科护士的队伍更壮大了,有吞咽障碍专科护士、PICC穿刺专科护士,呼吸治疗师、血透专科护士等专科护士队伍,成立伤口专科团队、静脉专科团队、CRRT及重症专科团队。目前开展了伤口护理TIME理论、链式管理;吞咽障碍筛查与摄食管理;B超引导下PICC穿刺技术、心电定位用于PICC置管中头端定位等专科护理技术。”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护理系的戴爱兰,22年如一日坚守在医院护理工作第一线,她作为一名国际造口治疗师,在护理学科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她带领着院内专科护理学术组不断攀升,是院内不可或缺的护理专家。她主持及参与课题多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积极参与国际护理大会交流。她还参与医联体工作,下社区讲课、指导并协调转诊。戴爱兰目前是上海市护理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造口伤口失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护理学会第二十七届理事会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专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

要培养优秀的学生,必定要有优秀的教师,四院护理团队具有很强专科师资队伍,是交大护理学院上海市造口学校见习基地;健康医学院、思博、济光等高等院校的实习基地。每年举办相关市级、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开展情境模拟、OSCE、人形图等教学方式。 近年来获得相关市、区级课题近2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专利10余项。

创建磁性团队拴住每个年轻人的心

面对医疗大环境状态欠佳,护患关系比较紧张,护士工作辛苦及压力较大的现实,医院和护理部一直在寻找希望她们能快乐工作和幸福生活的良方。总护士长吴戟敏主要负责护理服务委员会工作,她说:“我们护理服务的工作主要服务好2名顾客,1是外部顾客--患者,2是内部顾客--护士,但我认为,要让患者满意,首先是护士要满意。所以,创建磁性医院氛围,提升护士工作价值感和归属感是我们永恒的工作。”接着,她列举了一些关于磁性医院的人文举措:每年定期调研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幸福感,为服务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开展以“成长陪伴”一对一导师制培养新进护士,适应工作环境,增强工作能力;举办巴林特小组活动减压身心,关爱在职护士;与有离职倾向的护士沟通了解原因并及时干预;举办各类团建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实施“青苗护士”、“优秀青年护士”“临床护理专家”培养计划,给予护士成长空间等等,赢得了护士们的一致赞同。

25岁的心内科护士庄明燕,从江苏南通刚进上海四院工作时,感觉有点不适应,护理教育委员会刘怡老师主动靠上前帮助她。经过双方共同努力,小庄很快成长为科室的业务骨干。今年1月,她主动请缨加入医院赴鄂医疗队,成为15名医疗队员中年龄最小的成员,在武汉工作期间,她因成绩出色,火线加入了党组织。庄明燕满怀感慨的说,“我很幸运遇到了这么好的老师和领导。生活在上海四院这个团队,我感觉很温暖,很幸福!”

ICU副护士长蒋金花当年就是一名从湖南湘南学院来沪工作的“外来妹”,她通过两年的不断努力,从一名普通的护士竞聘为副护士长。她向记者坦言,在四院做护士会多几份“稳定感”:一是通过严格训练,自己有了扎实的护理基础,遇事也不慌了;二是不管你在编不在编、外地的还是本地的,业务考核、职称晋升、奖金分配都是一个“标准”;三是虽然业务有压力,但只要你努力好学,医院和护理部就会给你提供许多外出学习的机会,让每人都有发展方向。

护理行业人员紧缺、跳槽频繁,今年恰逢四院即将搬迁,疫情之下护士的收入也不高,在这样的逆势之下,四院护士的离职率却是逐年下降,这其中护理团队的向心性和凝聚力是不可估量的。

关键时刻的逆向而行是真正的考验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当国家发生危难的时候,当患者需要救护的时候,在短短2个小时内,动员去武汉支援的医疗队护理组成员就集结完毕。1月28日下午,由戴爱兰总护士长带领的10名优秀的骨干护士组成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护理组,毅然踏上奔赴武汉增援荆楚的征途,在武汉三院17楼病区展开救治工作,累计收治患者114人,其中重症34人,危重症12人,治愈出院91人,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圆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10名成员中的戴爱兰总护士长曾经在2003年参加抗击非典,进入隔离病房2周救护SARS患者,2008年汶川地震时,积极投入到四川赈灾的救护工作中,经历颇丰的她有着一颗医者仁心,在武汉抗疫中,她作为院感人员,保障了每位成员的零感染。消化科护士长洪艳,之前是ICU 的普通护士,也曾参加汶川地震的救护,此次在武汉三院担任护士长工作,她充分发挥丰富的护士长管理经验,做好“应治尽治,应收尽收”,在病区患者收治量骤然翻倍时,她一边带领护士克服人力不足、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繁重等困难,一边做好护士的心理安抚工作照顾好大家的生活。还有张玉萍、蒋金花、王玲玲、姚婷婷、王洋洋、王妍、庄明燕、柴凤平共10名护士,她们义无反顾、顾全大局、敬畏生命、大爱无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关键时刻逆向而行,在武汉三院17病区55个日夜里用自己高超的技能救护新冠患者,得到了武汉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好评,成为四院护士的楷模!

5月16日,由神经外科护士长张君宏带领的境外隔离点采样队也出发了,工作3周后回归团队,同样也是不顾个人安危,为守卫上海的入关口,为守护好上海人民的生命健康而冲锋陷阵舍小家。

穿上白衣被称为“天使”,逆行战场被称为“勇士”,然而,四院护理团队看似非常平凡,没有什么可以值得称道的地方。但就是他们,这样一支平凡的护理团队,因团结、齐心而凝聚一起,因认真、敬业而工作高效,因执着、努力而荣获佳绩,因科学、创新而不断攀登,相信在未来新四院的发展道路上,他们将是一道闪耀四射的光芒!

(责编:龚莎、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