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字连接沪渝两地 记青年作家石若轩

2020年06月03日19:54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黄桷树下忆“洛神”

“其实北碚真是一座有时光记忆的小城,观山听雨,明月无声,寒来暑往,都是故事。”手摇着《红楼梦》大观园布包的石若轩回头笑着说。

一眼望去,满是清新的绿色,潮湿空气里淡淡的青苔味道,那种早该被唤醒的百年记忆在这里开始了。

近日,中国近代文化界的名人故居备受关注,随着“云游名人故居:萧红故居”的播出,更是把被誉为“1930年代文学洛神”的女作家萧红重新拉回到读者的视野当中。但是令人感到惊喜的事情是,重庆的北碚竟然也保留了这位传奇女作家的记忆。

北碚之地,坐拥长江支流嘉陵江黄金水道,通渠山城南北,连接华夏东西。山水与人文交融之中,老舍,梁实秋等文人在此留有记忆,近百年前,复旦大学也曾迁址于此。提及北碚时期的复旦,绕不开一位传奇作家—萧红。1940年前后,碧玉之年的萧红,曾在黄桷树下与学生追忆恩师,写下《回忆鲁迅先生》等不朽之作。

在重庆居住的这段时间,萧红的《莲花池》,《梧桐》、《茶食店》等文章陆续发表。她不仅坚持写作,并且曾应邀到火焰山文艺社参加演讲活动,在1940年1月8日,北碚的本土报纸《嘉陵江日报》刊登了《火焰山文艺社昨请老向萧红讲演》的消息。后来,重庆妇女生活社欲出版单行本,萧红将一些文章整合修改之后,完成了《回忆鲁迅先生》一书。

海上缘起岁月长

在石若轩的文字里,重庆的北碚与千里之外的上海又会产生怎样的联系呢?答案还要在这座小城里寻找。

坐北碚之上,顺长江之流而下,目及黄浦江边,复旦大学的原址,那里曾是烟云浩荡的上海。百年之前,几乎在同一历史时期,另一位天才少女张爱玲,正在编制她的“天才梦”。据了解,石若轩是目前年纪最小的萧红与张爱玲的传记作者,在其作品《萧红的绝世飘零》与《张爱玲的2020》中,她以文学朝圣者的态度与女学生的视角里讲述了自己眼中的两位作家前辈,重新探索二人的文字价值与人生选择。

她用来自女性作者最感性细腻的笔触,感受了两位传奇女作家内心的千万次挣扎,重探了人生十字路口中的价值选择;刻画张爱玲时的辞色锋利,描绘萧红时的肆意无畏,也许传记文学创作的最好状态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意识的文风相合正是作者对两位文坛前辈最高的尊敬。

隔江相望,新的时光

一条大江之水,贯穿百年记忆。三位同样生活在文字中的女子隔着百年的烟云,跟随长江之水之水,竟在嘉陵北岸的文化古城神奇相遇。前世今生的千丝万缕不必说出口,灵魂里的情深义重都蕴含在了文字中。

心怀所爱的青年独立孤单,却也无畏灿烂。阅读让时光变得温柔,沉醉在文字中的人们,眼中是星河璀璨,脚下是万丈光芒,懂得欣赏,也许就是仁爱的开端。

(责编:严远、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