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科普|清嗓子、打呼噜、便秘……你家娃有这些“小毛病”吗?

2020年06月01日16:53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原标题:儿童科普|清嗓子、打呼噜、便秘……你家娃有这些“小毛病”吗?

  “我家娃是人小呼噜声大,这需要去医院检查吗?”“孩子总是眨眼、清嗓子,这是怎么回事?”“孩子经常拉不出,有啥好办法?”……你家娃是不是也有这些“小毛病”?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本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医生为家长们答疑解惑。

  警惕孩子眨眼、清嗓子的“小毛病”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主任吴力群:孩子反复出现眨眼、清嗓子,是家长经常遇到的问题。若孩子频繁眨眼、清嗓子,家长就应该重视这“小毛病”了,这可能是许多疾病的早期信号。

  短暂性抽动障碍:起病多见于4~7岁儿童,初期常表现为眼部、面部肌肉抽动,如反复眨眼、皱眉、清嗓子、吸鼻子、摇头等。抽动症状常起伏、多变,如果这些症状持续2周以上,需要带孩子到医院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否则抽动症状有可能会向颈部、躯干或者上下肢发展,成为多发性抽动症,有些还会合并多动症、学习困难、情绪障碍等,不同程度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和社交活动。

  倒睫:由于眼睫毛向后方生长,导致不正常地触及眼球,引起异物感,出现眨眼、怕光,流泪等,尤其是摩擦黑眼球部位的角膜,严重者还会引起角膜炎,进而影响视力。

  干眼症:是泪液分泌减少,眼睛干涩为主要症状的眼病,常有双眼痒感、异物感。在目前长假期间,孩子们长时间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上网课或看电视,用眼过多,加之屏幕画面闪烁,孩子因干眼症出现眨眼、揉眼的情况明显增多,提醒家长注意。

  儿童近视:近年来儿童近视发病率上升,与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强光刺激、用眼过多、长时间近距离看东西等有关,孩子视力疲劳也会出现眨眼睛。家长应定期带孩子检查视力。

  结膜炎:引起结膜炎的原因很多,儿童常见有细菌性、病毒性或过敏性结膜炎,表现为频繁眨眼,眼睛有异物感,眼屎增多,怕光流泪。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与鼻、咽、喉及扁桃体有关,如慢性咽炎、扁桃体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疾病,都可以因为刺激咽喉部出现咳嗽、清嗓子等症状。

  当孩子反复出现眨眼、清嗓子时,需要带孩子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可采用中药内服配合中医外治法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儿童近视、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家有“呼噜娃”,家长该怎么办?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郝宏文:孩子如果偶尔有鼾声,可能是睡姿不合适,如果经常听到这种鼾声,那就应该带孩子去看病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通常造成打呼噜的原因是因为鼻咽部有病变,堵塞了呼吸道,如:鼻炎、腺样体肥大、扁桃体发炎、鼻中隔偏曲等。其次,舌根下坠、身体肥胖也是引起儿童打呼噜的主要原因。

  扁桃体、腺样体都属于淋巴组织,腺样体也叫咽扁桃体,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长大,2-6岁时为增殖旺盛的时期,10岁以后逐渐萎缩。如果有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就会刺激腺样体发生病理性增生,从而引起鼻堵、张口呼吸、打鼾的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呼吸暂停等。本病常与慢性扁桃体炎,扁桃体肥大合并存在。反过来,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也容易引起反复呼吸道感染,二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儿童腺样体肥大早期以内科治疗为主,可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或者纯中药治疗。中药治疗以化痰软坚散结,宣通鼻窍为主,同时配合体质调理,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只有当保守治疗无效时,再选择手术治疗,行腺样体切除。

  小儿便秘非小事,会有这些危害?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郝宏文:在日常门诊中,常常见到家长带孩子来看便秘。什么是便秘?便秘是指以排便困难为主诉,以下几种情况都属于便秘:

  排便的时间延长,每次排便间隔时间在72小时以上;便质干结,严重的则如羊屎状,即球状;排便费力;有的则是大便并非干结,但排出困难。

  那么,对身体健康有哪些影响呢?

  小儿便秘最大的痛苦是肛门疼痛,便秘可引起肛裂、痔疮,出现出血、排便疼痛等严重不适,有时还会导致尿频、遗尿。长期便秘还可造成小儿对排便深深的恐惧,个别小年龄孩子出现排便困难,大便时孩子闹、家长心里哭的痛苦过程,对孩子的生理以及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夏季如何养护孩子脾胃?四个方法告诉你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医生尹英敏:说到“夏季”,我们就联想到“冷饮”,在炎热的夏季吃一根雪糕,很是惬意,对孩子来说,更是喜欢。但是一根根雪糕,也许就是伤及孩子脾胃的元凶。在古代有“春夏养阳”的养生理论,加之孩子本身“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所以在夏季更应该顾护孩子的脾胃。为了孩子的脾胃,家长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戒“凉”

  春夏之季阳气生发,此时应该顺应阳气生发之势,戒“凉”以免伤及脾阳。首先强调,不要过度食用“寒凉”食物,如冷饮、冰镇水果等。俗话说“寒从足下起”,光着脚丫在瓷砖地上走路,夏季空调温度太低,这些都容易导致腹部、足部受凉感寒。

  第二:食“甘”

  食物有“五味(酸、苦、甜、辣、咸)”,五味相合于五脏(肝、心、脾、肺、肾),所以甘甜味入脾可以补脾,而且味道偏甜,孩子会比较喜欢。在夏季家长可以给孩子适当食用甜味的食物,如苹果、西瓜、丝瓜、红枣、小米,薏苡仁、芋头、山药、土豆、胡萝卜、红薯等,可以做成粥、汤、菜肴、果汁等,但是也要注意,过食甜味食物容易阻碍脾胃的运化,气机不畅,出现腹胀、便秘的情况,不要一味过多或只吃甘味食物,还应该搭配其他食物,营养均衡。

  第三:多“动”

  如果孩子在户外运动比较少,加之吃的太多,过多的食物壅滞脾胃,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出现厌食、腹胀、口臭及便秘的症状。在夏季,应增加户外运动,如上午9-10点,下午4-5点可以去公园多运动,散步、跑步、或游戏。运动可以增强脾胃的功能,促进消化。

  第四:动“手”

  夏季衣着单薄,便于给孩子进行小儿推拿按摩。在家里家长可以给孩子进行简单的推拿按摩,调理孩子脾胃。家长可以用双手搓热后给孩子摩腹,如果孩子平素脾胃虚弱,厌食、大便偏稀,可以逆时针摩腹;如果孩子口臭、腹胀、便秘可以顺时针摩腹。另外可以选择补脾经、捏脊等治疗,不仅可以调理脾胃,还可以帮助孩子改善食欲,通畅大便。

  中医认为孩子的生理特点为“脾常不足”,然而脾为阴土,夏季湿邪及寒冷饮食,最易损伤脾阳。因此夏天来临,切忌过食寒凉的食物及处于过凉的环境,注意顾护阳气,保护孩子娇弱的脾胃。

(责编:严远、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