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高分《风味人间2》 鲜活“在地饮食”传递美味欢乐

2020年05月28日16:32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豆瓣高分《风味人间2》 鲜活“在地饮食”传递美味欢乐

  《风味人间2》里拍摄的地炉烧猪手艺人。

  《风味人间2》剧照。

  由腾讯视频出品,稻来传媒与企鹅影视联合制作的美食探索纪录片《风味人间》第2季近期在腾讯视频播出,浙江卫视同步播出。与第一季在豆瓣取得的9.1分相比,第二季播出过半已经拿到了9.4分的高分,可以说是平稳过渡、略带惊喜的表现。

  《风味人间2》延续了“风味”系列世界视角的切入角度,节目遍寻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拍摄超过300种美食,最终选择了《螃蟹横行记》《酱料四海谈》《杂碎逆袭史》等八集主题的内容对世界美食加以呈现。和上一季相比,外国美食的比例进一步提升,和中国美食达到了一比一的比例。

  之所以选择这种国际化的视角,多年专研美食的总导演陈晓卿表示,他其实近几年关注“风味”这个话题,认为“风味”是指所尝到、嗅知、触知食物的感受总和。“文艺一点说,风味更像一个谜团,它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欢乐的同时,让我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在陈晓卿看来,要想把“风味”说明白,至少得从三个层面去表达,“第一个是传奇远而粥饭近,食物里其实有大道理;第二个层面,可以概括为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我们希望珍惜自己的食物;第三个层面则是,食物是传递感情的最好信使,从食物里看到人对生活的热爱,也打动了我们。”

  这种讲美食但不局限于美食,拍美食常常带有人生况味的手法,在陈晓卿团队的多年尝试中愈加炉火纯青。第二季里,讲述伊斯坦布尔的甜点制作手法,还顺带着介绍了潜心学习制作当地特色甜点七年,却只能算刚刚入门的学徒故事;香港最后一家地炉烧猪的手艺人鑫哥与正在高考的女儿之间的互动,充满了生活气息。这种陈晓卿美食纪录片里熟悉的“人味儿”,也是他们一直希望透过美食传达出来的理念。

  “我们团队一直认为,美食不仅仅是食物,还承载着中国人的家庭观念、生活方式甚至精神信念。我们希望节目所拍摄的美食不仅美味、健康,而且有传承,希望这些食物是当地人所喜爱和为之自豪的。”陈晓卿介绍,《风味人间》摄制组选择的食物绝大多数是鲜活的“在地饮食”,是有根、搬不走的。很多“草根”食物其实没什么秘密,选材、加工、烹饪都谈不上复杂。“就像小面离不开重庆,肠旺离不开贵阳一样,许多美食是离不开它们的产地和故乡的。”但恰恰这种不复杂、亲切感,构成了一地一物的独特“风味”,也是“风味”系列纪录片除了“好吃”、好看以外,触动人心的关键所在。

  第二季的拍摄后期还恰巧遇上了疫情,陈晓卿透露,疫情对美食行业的打击巨大,同时也波及到了节目的拍摄。“我们的制作流程是先做田野调查、拍摄故事,后期局部的美食呈现,则需要在餐厅仔细拍摄,才能获得最佳的视觉效果。但当我们进入这个流程的前夕,已经无法出差,甚至在北京也找不到一家可以拍摄的餐厅。”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团队得到了很多人无私的帮助。“好在过去积攒了一些做餐饮的朋友,让人感动的是,这些朋友为我们的拍摄单独选购食材,单独约厨师。拍摄时,只有开机的刹那厨师才摘下口罩。”春节后因为不能聚集,团队所有的剪辑会议都是在线上开的,沟通成本无限加大,制作周期也几近失控。陈晓卿感慨,分散在各地的导演们表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为了符合隔离需求,并保证工作进度,一些家在外地的导演就一直待在机房,甚至制作完成之前,都没有回到家人身边。

  节目上线后,国内的疫情虽然得到缓解,但尚未完全结束。陈晓卿直言,团队工作室所在的小区过去人声鼎沸,如今人烟稀疏,而纪录片的画面却是另一番风景:温和的微笑,紧握的双手,深情的拥抱,亲密的接吻以及家庭的欢宴……“看着节目,再看看窗外,有一刻我会想,节目里的生活,才是生活应有的模样,希望疫情早一天过去吧,让我们的世界重新充满美味和欢乐。”他也由衷地希望,节目播出时,如果有谁在这部纪录片里不仅看到美味,而且看到了人类曾经的美好,并由此更加珍惜今天,“这样的观众,一定是《风味人间》系列真正的知音。”(李夏至)

(责编:严远、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