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代表:防疫短板亟待重视,别再“被时间冲淡”

2020年05月25日10:38  来源:东方网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医疗人手的紧缺一度成了抗疫一线最急迫解决的问题。如何补齐短板、健全公卫体系,也成了这次全国两会上的重要议题。

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及“在疫情防控中,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方面暴露出不少薄弱环节,群众还有一些意见和建议应予重视。作为一线医务工作者和医院的管理者,上海团的刘艳代表带来的一份议案和多条建议都“铆准”了公卫应急管理难题。

要推动疾控体系现代化建设,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在23日做客东方网“云演播室”时,刘艳代表直言不讳地指出,我国公共卫生专业人才数量、能力“双不足”,复合型人才尤其紧缺。

“这次疫情防控中,不少刚工作一两年的就被推上抗疫第一线,部分重点岗位存在青黄不接,越是基层越是力量薄弱。”刘艳代表指出,一方面,公共卫生专业人员近年来流失严重,并且流失的多数是防病关键岗位、青年人才和中高级职称人才,这与医疗机构近年的蓬勃发展反差较大。另一方面,不少医疗机构人员目前还缺乏对公共卫生知识的熟悉掌握应用,相关学习和培训存在缺失。

这一现象的背后,绩效激励、职称聘任等问题都亟待解决。目前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的绩效收入远低于二级医疗机构平均水平,相关科研成果转化还未得到足够重视,学科发展弱化,制约了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对此,刘艳代表在书面建议中开出了“处方”。一是加强公共卫生医学教育和能力培养,提升公共卫生人才专业能级。具体而言,要完善院校教育、丰富实践教学,同时强化职后教育。二是强化制度设计和平台建设,优化公共卫生人才发展环境。她建议,持续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鼓励社会多元托人。在加快公共卫生体系硬件建设的同时,完善公共卫生人员编制、岗位结构、评聘和薪酬制度等,增强岗位吸引力,提升职业成就感,保障公共卫生人员的待遇和地位,加大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力度和队伍建设。”

“2003年SARS之后,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一度受到重视,但随着时间淡化了。”刘艳代表说,新冠疫情让公共卫生人才队伍的短板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如何加快公共卫生学科建设,加速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着力解决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中的堵点痛点?“这一次,值得深思。”

(责编:陈晨、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