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天,坚守上海防疫堡垒最长的仁济天团回家了!

董志雯

2020年05月09日18:22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今天下午2时,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合信亭前,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皋源带着团队共28名医疗队员凯旋。2月2日,仁济医院首批7名医疗队员作为先遣队驰援市公卫中心;2月11日,皋源带队7名科室精兵强将增援,此后又陆续有14名仁济医护人员前往战斗最前线。团队共收治8名危重及重症患者,治愈出院5名。

皋源团队也成为全市坚守公卫中心时间最长的“战疫天团”。他们历经83天的艰苦奋战,28名队员分别来自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呼吸科、感染科、急诊科、心血管外科、肝脏外科、风湿科等多个学科,重症医学科先后派出14位医护人员。

这28名队员中,医生10名,护士18名,最年长的53岁,最年轻的25岁,来自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呼吸科、感染科、急诊科、心血管外科、肝脏外科、风湿科等多个学科,其中重症医学科先后派出了14名精锐医护驰援公卫中心。

朝夕相处两个多月,他从未见过“救命恩人”

“神奇老陈”,是仁济“天团”抗击新冠中的里程碑事件。老陈过年就入院了,住院73天,期间用了ECMO40天。“4月15日出院那天,出于院感要求,我们都没有能够给他送行。但出院后老陈经常给我们发他康复的视频。此外,还有家属反反复复的感谢。”皋源说道此处,很感慨。

走出隔离区的危重症患者、65岁的上海人老陈2月2日入院,病情一波三折,曾出现了肠道功能障碍,导致腹腔高压,影响了ECMO的正常运转,后期还出现凝血紊乱、唤醒困难……整整73天,他的生命体征依靠ECMO维持了40天,直到4月15日,他脱离ECMO20多天后康复出院。

老陈恢复意识后,记忆还停留在过年前,随着逐步康复,他与家属是在后来看新闻报道时,才知道自己的主诊医生,是仁济医院皋源主任和他的团队,才第一次看清救命恩人的模样。

“家属可能并不知道,老陈治疗过程中是有多么坎坷,书上有的、没有的并发症,几乎统统经历了一遍。我们也真真正正体会了一把什么叫做‘呕心沥血’。”如今已过去半个月,每每闲聊,皋源仍会与同事感叹,老陈这个病例是有多么“神奇”,他说,只有经历过才知道造化是多么“弄人”,也感叹苍天最终是有多么“眷顾”生命。

个个有绝活,最长坚守一线57天

护理组长崔顺悦以57天的工作记录成为“仁济天团”中坚守公卫中心战疫一线时间最长的护士。外人看似简单的、重复性的护理工作,门道颇深。

患者的血压突然出现波动的原因是什么?恰恰就是最不起眼的那个输液泵,怎么样使输液泵的衔接更加平稳?怎么样使护理交班更加顺畅?崔组长绞尽脑汁,2平米的病床墙面上清清楚楚地罗列着这个病人独特的护理要点,避免了每天三次交班可能出现的纰漏。康复期的患者心情烦躁,崔组长每天8小时陪在床边,嘘寒问暖,喂食喂药,帮助患者跨过一个个心理难关。

年轻的“90后”男护士郁园丁高透支高强度的坚守,连续30天奋斗在公卫中心护理一线,每天8小时,3班倒地坚守在为重患者身边。作为男护士,体力上的优势让他比姑娘们更加能够胜任重症护士的高强度工作。而期间连续两次,已经结束了支援工作并解除隔离观察的他在得知“仁济天团”急需重症专科护士的时候,主动请缨再上前线。

张琬千、刘丽娟、徐卉、尹斌诚等护士也都在第一轮支援结束并解除隔离观察后再次请战冲上前线。再加上第一批医疗队中的黄妹、何爱华、倪佳莹、盛叶红、周洪宇等护士;心血管外科的瞿佳弘、高婧护士;还有熟练掌握ECMO和CRRT等重症护理技术的何成成、茹倩莹护士;来自仁济南院重症护理团队的吴卉、黄燕琳、陆倩护士……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防疫战斗贡献自己的力量。

患者用特殊的画作致谢:“谢谢你,可爱的人”

今年53岁感染科护师何爱华是整个仁济医疗队28名成员中最年长的成员,她曾先后参加过2003年抗击SARS疫情、2009年防控H1N1禽流感疫情、2013年抗击H7N9禽流感疫情等多个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工作。

春节期间,护理部进行战疫动员时,何爱华毫不犹豫地率先报名。同事们都劝她:“你再过几年就要退休了,身体也不是太好,你别去了,让我们上吧。”她说:“你们还年轻,都有照顾老人孩子的任务,只有我没什么牵挂,让我去吧。”就这样,她毅然奔赴公卫中心,进入A1病区开展支援。与她一起驻扎A1的,还有呼吸科副主任医师秦慧、护师盛叶红、西院ICU主管护师黄妹,被分到当时刚启用作为新冠肺炎患者收治的A4病区。她们四位“女将”,都是经历过多次重大疫情考验的经验丰富的白衣战士。

盛叶红曾在一篇日记里这样写道:“我们这里的病人病情虽然相对较轻,但为了节约医疗资源,护士们每个班都要穿着防护服连续工作8小时,期间不能吃、不能喝、不能上厕所。为了防止内急,我们每天都要穿上成人纸尿裤,这些对我们医护人员的体力、精神是很大的挑战和考验。”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她们坚持了14天。

同样经历过SARS、禽流感等重大救治工作的秦慧医师,虽然在轻症病房工作,但秦慧丝毫没有放松,她深知,任何微小的隐患都有可能被这种新的病毒“放大”,查房、下医嘱、调整治疗方案……只要她上班,就总是“一刻不停”,这些点点滴滴,患者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在A4病区工作的黄妹护士,见证了这个病区从空荡荡到一周内收满110张床位,又见证了在医护人员全力救治下,一周后患者一批批康复出院。黄妹说:“我真的特别有成就感,再苦再累都值得。”

在A1病区里,有一位年轻的女性患者,是一位插画师。刚住院时,这位患者曾一度十分消沉,是秦慧、何爱华、盛叶红等医护人员耐心的劝导和细心的关怀,让她重燃抗击病魔的信心。随着病情有所好转,她十分感激,询问是否能与医护们合影,大家都婉拒了。姑娘灵机一动,拿出了随身携带的画笔,画了一幅插画,并写下自己的感谢:“谢谢你,可爱的人”。这封特殊的“感谢信”,秦慧、何爱华和盛叶红都用手机拍了下来,并表示会一直珍藏着:“看到自己负责的病人一天天好起来,我们比谁都高兴。”

让党旗、团旗在战“疫”前线高高飘扬

在公卫中心,也成立了战疫临时党支部。一个支部一个战斗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14名党员在皋源的带领下,率先垂范,奋勇冲锋。

何征宇、秦慧、黄妹、盛叶红、周洪宇是仁济医院第一批援公卫中心医疗队中的党员医护人员。他们驰援的时候,正是疫情严峻之时,他们顶住了巨大的压力,精心救治,悉心护理,很快一批批患者就在他们的努力下康复出院,危重患者的病情也逐渐变得平稳,为此次战疫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仁济南院麻醉科何振洲主任带领5人战疫小分队。何振洲医师、施志强医师、陆倩护士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着另两位年轻的护士,在救治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战斗中立下了汗马功劳。重症医学科茹倩莹护士和风湿科潘蕾护士都是党员,同时也是团干部。仁济医疗队员中,有7名团员青年。两位团干部在工作中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带领团员青年冲锋在前,体现了当代青年医护人员的勇气、责任与担当。

这一次,在公卫中心战斗一线,有两位年轻医护人员被批准火线入党,成为光荣的共产党员。

张志贇医师是“仁济天团”的新鲜血液,从“掏粪”到“翻身”,再到“压迫止血”,他都能逐一精准地执行,为救治质量奠定良好基础。3月18日,经公卫中心临时党支部批准,他光荣地在火线入党。

重症医学科何成成是一位能力全面的重症专科护士,不仅熟练掌握ECMO和CRRT的各项护理操作,同时还热情帮助其他同事,大家有问题都乐意找她。这份“热心肠”让她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这份对待护理工作的专业与严谨也让年轻的她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与尊敬。

“我们用自己的努力,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交上了还算满意的答卷,回到各自工作岗位上,奋斗精神也不会消减。”皋源告诉记者。

(责编:董志雯、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