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存在的形式主义是一个顽疾,很多基层干部深有体会。一个干部负责多个条线,文山会海、“痕迹主义”、检查考核成为了基层干部肩上的三大重担,不仅占用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也助长了形式主义在基层的滋生。
基层是工作的一线阵地,是一切工作开展的落脚点,政策的落实也是要在基层进行,许多数据来源于基层,许多实际工作也需要基层来做。但现在各类政策文件,“痕迹主义”比较普遍,要求基层将工作内容、各类数据定期上报,各类表格、简讯占据了基层工作很大的比重,索要材料报告的数量、频次也给基层干部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基层干部整天都在“文山会海”、撰写台账、整理数据中度过,便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再去思考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如何把工作落实得更细。因此,应该考虑为基层干部减轻不必要的负担。
首先可以从减少各类数据上报做起。目前一项政策的下发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多个条线。各部门、各条线要求的数据内容大致相似,但是格式却又有所不同,这就要求上级部门层层精简文件,控制索要材料报表的总量和频次,各部门加强数据互通,同类事项能合并的要合并,能删减的要删减,让基层把更多时间去花在落实政策上去而不是保留痕迹上去。
其次要进一步改革督查检查考核的方式方法。当前的检查考核,很大程度上还停留一年结束后,现场看一看,台账翻一翻,仍旧是注重结果的方式。但工作已做完,检查考核的作用仅限于挑毛病,吃批评,为下一年的工作提供参考,并不能及时解决问题,及时提升政策落实的效果。而且检查考核时往往声势浩大、
层层汇报还要准备大量台账、资料、照片,也给基层带来了不小的负担。要真正起到作用还是要以明察暗访相结合为主,考核基层的实际做法和政策落实的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提高检查考核的效率和质量,总结好的做法,及时宣传分享。
形式主义的顽疾并非一时之弊,想要消除刻不容缓但也不可急于求成。要坚持标本兼治,本着让基层能更高效开展工作,保证政策能落到实处的初心去进行改革,才能最终把减负的效果落到实处,把政策的福利给到群众。
(来源:南翔镇 朱问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