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台、当主播、云辅导……这个学校探索从“教得了”到“教得好”

2020年04月22日20:21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人民网上海4月22日电(董志雯)2月4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上海电子信息息职业技术学院迅速响应“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号召,校领导、相关责任部门、全体老师立即行动起来。

3月2日,学院自建的在线教学平台顺畅开启,在线课程表上的401门课准时上课,圆满实现了“教得了”。之后,领导巡课、教学督导、平台提升、学生反馈,老师完善一步步跟进,在线教学向“教得好”扎实推进。

化危为机,自建网络教学平台

2月17日,外地高校相继启动了在线教学,公共教学平台出现不同程度的拥堵、卡顿、无法登陆等现象,学校原计划使用的“智慧职教”发布了限时错峰学习的通知。紧急时刻,学校党政领导决定启用工作预案,充分发挥学校“信息化”优势,在原有“诊改”质量管理平台建设思路上扩充改造,“自建”在线教学平台。

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建”平台不仅面临着平台本身不完善、师生不熟悉等问题,同时也意味着教师要把原有资源转移到“自建”平台上,难免有畏难情绪。

为此,学校成立在线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各教学单位、教学管理和技术支持单位主要责任人等为小组主要成员。学校制定了《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工作方案》等制度文件6项,由教务处负责在线教学的管理,积极开展在线教学情况调研,制订在线教学授课标准,编制在线教学指导手册,把控在线教学质量。各二级学院制订在线教学实施方案,组织教师开展教学资料和课程资源的准备、在线教学培训。

学校通过全面排摸师生基本情况、了解师生网络条件,了解教师在线课程资源准备、建设情况,制作教师、学生操作手册及视频,指导课程建设;部署平台建设,组织压力测试,每天收集师生对平台操作的反馈信息、及时动态优化平台;两级督导分工合作,制订完善巡课标准,加强在线教学课堂监督,结果及时反馈与运用;每天召开在线教学工作例会,多部门分工明确,动态适应,协同推进,形成了在线教学管理与评价工作机制,为在线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立项到投入使用,在线教学平台建设仅用了5天时间。3月2日,师生们从天南地北汇聚在自建的教学平台上,尤如走进了学校的大门,顺利进入“你在教、我在学”的课堂状态。师生们充分体验到了自己学校在线教学平台的便利,避免了校外平台集中使用频繁登录困难、卡顿、掉线等问题。从3月2日至今,学校上线课程达469门,参与授课教师379人,在线学习人数达到7161人,累计课程数32795条,在线课堂活跃,平台稳定流畅,师生感受良好。

三级管理,狠抓在线教学质量

在开展在线教学过程中,学校严格管理,狠抓教学质量,形成了三级管理网络。

相关负责人表示,一级管理网络是指对意识形态的管控。二级学院党总支对部门课程进行全过程意识形态审核。三级管理网络是指学校组建了二个层级在线巡课督导团队。3月2日至今,校级督导人员在线巡课1800多人次,涉及1000多门次课程、全部9个二级学院、190多个班级。

根据三级管理网络发现的问题,学校动态完善相关工作,如:适时出台《在线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聚焦课程资源建设、课程设计、课堂作业、课程论坛、评价反馈、存在问题及特色亮点。每天教务处把巡课结果反馈给各二级学院,同时分享优秀在线教学案例,以便整体提升在线教学质量。每天的在线教学质量沟通协调会,促进了在线教学的课程建设、提升了教学质量。

学校还因势利导,结合在线教学实践,推进“三教改革”。在线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听课学习,定期教研活动,分享优秀教师在线课程案例,邀请优秀教师举办“在线教学技巧”公开课;二级学院定期召开部门教研会,开展“如何做好在线教学”头脑风暴。经过学习、实践和教研,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通过在线教学实施,也促进了教学管理能级提升,教学管理部门需要及时完成人才培养方案审核、在线课表设置、课程督导以及教学信息代码的规范管理,还要根据一线需要,及时创新教学管理举措。在线教学平台功能的完善为实时监测全校在线教学情况提供了可能。

一个不少,从教得好到学得好

当在线教学形成常态后,师生根据教与学的实际需要,对在线平台的功能提出了很多有益的设想和建议。二级学院及时收集相关建议形成教学分析报告,教务处归类整理,与信息中心共同商讨,及时解决共计100余条建议。信息中心每周一次发布通知公告,告知本周平台完善优化的功能内容。教学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和技术支持部门之间协同工作,逐渐形成建设智能化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氛围。

在深入调研,学校还排摸出197名学生不具备在线学习的条件,怎么办?

学校立即采取了针对性措施:赠送流量,帮助家中没有网络,且经济上存在困难的学生;16名学生因家庭地处偏远,网络信号不稳定,二级学院组织互帮小组,在信号稳定的时候增加老师和同学对于这些学生提供帮助;3名学生网络信号较差,学校采用寄送包含在线课程资源的U盘,并通过QQ和微信加强沟通。根据学生的需求,学校及时寄送纸质教材。因为平台的互动性,特别是需要递交一些需要专业软件才能完成的作业,有一部分学生因为没有电脑,无法递交,基于这种情况,学校规定:二级学院要制定不同课程的针对性方案,对于理论为主或者可以用手写代替的部分作业,让学生通过手写手机拍照上传的方式解决;疫情结束复课后,二级学院开放机房,给予这些学生电脑上操作的机会,配备教师给予指导;教师们针对这些学生,给予适量适中的作业,内容做到覆盖在线教学的全过程,提交时间延迟到期末考核前完成。通过周密部署,充分做好学习支持,一个也不能少,不让一名学生掉队。

目前,在线教学平台签到、讲解、作业、讨论、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都已较为成熟,功能逐渐完善。平台可以支持教师上传视频、PPT、图片等多种形式的课程资源,并能链接外部学习资源。

功能的完善为教育教学方式创新提供了可能,教师积极投入建设在线课程,基本以自建资源为主,形式有录播视频、“录屏+讲解”等,积极引入小组讨论、竞赛抢答、汇报展示、辩论、角色扮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采用在线测试、作业评价、问题解答等多种评价方式,基本实现了与线下教学的“实质等效”。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学生参与度也被激发出来,通过在线教学调研,参与度选择“高”及“比较高”的学生达到了86%,在线交流充分度达到了88%。学校在线课程由“教得了、学得了”向“教得好、学得好”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责编:葛俊俊、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