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线故事】守在国门一线,他却说自己做的事“太平凡”

唐小丽

2020年04月08日12:50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得知要采访他,李保国一再摆手拒绝:“我普通话不好,也不擅长表达,没有什么可歌可泣、轰轰烈烈的事迹,都是平平常常的工作,做的事都太平凡了……”

当下,随着国内疫情渐渐好转,守国门、防输入成了当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李保国,就是身在一线守国门的志愿者中的一位。

李保国是一名军转干部,现在是浦东新区区委党校的一名老师。有着18年军龄,24年党龄的他,依旧保持着战士冲锋的姿态,疫情暴发之初,他就主动向学校提出了志愿申请。3月6日,如愿成为一名机场“转运人”。

李保国(右一)与党校志愿者一起赶赴机场(受访者供图)

15天坚守 近万字的战“疫”日记

15天的机场“转运人”工作,李保国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下了8篇日记。“出发前就有这个想法了,想把这次难忘的经历记录下来。”尽管时间紧迫,李保国还是克服困难,挤出时间,写下了近万字的战“疫”日记。

“3月6日,星期五,多云。原本平常的周五今天变得非同寻常,因为浦东党校赴浦东机场疫情防控转运的人员志愿者名单确定了,我是其中之一……”

“3月8日,星期日,有雾。下午转运一名从国外回来的旅客,在大巴车上,我负责为驾驶员导航,车里声音很吵,导航音量调到最大,也无法清楚听到路线指引,只能听筒对着耳朵,一边仔细听,一边告知驾驶员路线……”

“3月11日,星期三,小雨。按照规定,为了安全,我们转运人员是不负责帮客人拎行李的,但看到他们拎一大堆箱子,有的还带着小孩,自然而然就上去帮拎行李,我想这是每个人此时此刻的本能表现,当然我们也很重视做好保护,随时随地喷洒消毒剂,返回党校后再全身消毒……”

“3月15日,星期日,晴。下午3点半,队友与我一车护送12名旅客到浦东不同的地方,测算要绕浦东大半个圈子。虽然出现了一些小波折,但最终把旅客都送到了目的地。这一趟下来,大巴车都快没油了……”

“3月16日,星期一,多云。晚8点到岗后,遇到了大客流,送完10名旅客赶回机场已是凌晨三点多了。到工作站后,又陆续收到了6张单子。我和队友来不及休息,直接出发。凌晨5点半送完最后1名旅客,天色已渐渐亮起来了……劳累了一夜,返回机场后,我坐在椅子上睡着了。”

劳碌一夜后,李保国坐在椅子上睡着了

日记里详细记录了机场志愿工作期间的点点滴滴,既有转运旅客的“小插曲”,也有“战友”之间的乐观互助;既有来自机构、企业、社会爱心人士和党校同事的温暖支撑,也有早日战胜疫情的愿望……朴实平淡的文字,饱含感情,充满正能量,体现了军人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韧性,彰显了“浦东党校人”的责任和担当。

“顺利完成任务就是最大的幸福!”

大家每天早上睁开眼睛,拿起手机看到的是《昨日上海新增输入性比例XX例》。殊不知,在这个数字的背后,有多少个李保国这样的志愿者在默默忙碌着。

“有时候,一车要转运多名旅客到多个地点,我们是按照导航的路线来走的,但有些排在后面的旅客就有意见了。还有的旅客嫌隔离酒店环境差,不愿意下车。”尽管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有时甚至会受到情绪激动的旅客的非难,但李保国和队友们任劳任怨,每次都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努力帮忙协调解决问题,并坚持把旅客安全护送至目的地。对他来说,“顺利完成任务就是最大的幸福!”

李保国的生活照

近期,李保国运送过的一批人中,有一位后来经过核酸检测为阳性。“我们都穿着防护服,我跟那一批的6位旅客交接签字后,返回车上时,我立刻用消毒水消了毒。”同事为李保国担心,他自己倒是毫无惧色,“应该问题不大,没必要过于紧张。”

尽管自己不惧,但李保国还是选择保持了居家隔离状态,每天上报体温和健康状况,“为了他人,为了自己,以防万一,至今未出门,先隔离满14天再说。”

对李保国来说,15天的志愿工作是他终身难忘的经历,虽然身体上很劳累,但让他深刻感受到了来自党组织、党校领导、同事的温暖关怀,收获了“战友”之间的真挚情谊。如他所说,“身体虽然是累的,但心是暖的,但愿我们的工作能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希望我们能早日战胜疫情。”

(责编:唐小丽、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