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清明节:花多烟少,“云”端追思,错时错峰寄托哀思

2020年04月06日21:42  
 

又到一年清明时。2020年4月4日,疫情期间的清明节当天,显得与以往有些不同——预约祭扫、代客祭扫等举措,让墓园里少了人头攒动,多了一份静谧、祥和;墓碑前,一束束鲜花代替了烟雾缭绕,文明祭扫蔚然成风。

锡箔换取鲜花

早上8点不到,位于新场镇的长桥山庄门口,已经有前来祭扫的市民陆续抵达。不少市民在停好车后,选择了到路边的摊位选购一些鲜花。

张先生从停车场走向墓园入口时,随手购买了一篮鲜花。“往年也买鲜花,不过一般也会带着锡箔,毕竟是一种传统。今年政府倡导无烟祭扫,我们也是响应号召。”他告诉小布。

今年清明,浦东新区殡葬服务单位全面实行“无烟祭扫”。长桥山庄入口处设置了醒目的告知书,提醒前来祭扫的市民禁止焚烧锡箔、纸钱等。入口处的安保人员除了查看祭扫市民的预约码、随申码外,还会问一句:“是否携带了锡箔?带了的话,可以用来换鲜花。”

长桥山庄办公室主任姜春华告诉小布,墓园推行了鲜花换锡箔的措施,祭扫市民可以在集中收纳处,用锡箔换鲜花。收纳的锡箔,将由墓园定时定点予以集中处理。

前来祭扫的龚小姐,将随身携带的锡箔交给了工作人员,换到了一束鲜花。在她看来,烧锡箔虽然是一种传统,但事实上污染空气。“统一处理的话,对无烟祭扫会有推广作用,我觉得这是挺好的方式。”

在汇龙园陵园,前来祭扫的市民随身携带的物品中少了往年大包小包的锡箔、冥纸,几乎人人手捧一束鲜花。汤女士告诉小布,习俗需要慢慢改变,鲜花祭扫、无烟祭扫的倡议,让不少人慢慢改变着观念。

代客祭扫倍增

清明祭扫习俗历经上千年沉淀,凝聚着孝道亲情,承载着家族共同记忆。缅怀亲人,在乎的是真情实感,无关祭品与祭扫方式。

今年清明,代客祭扫和网上祭扫成为推广重点,也受到不少市民青睐。清明当天,长桥山庄不少工作人员忙着开展“代客祭扫”业务。

工作人员唐凌驾从早上7点30分,便开始了代客祭扫的任务。当天,他要完成50多单,按照每单5-10分钟来算,压力不小。不过,这也说明了,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已经接受代客祭扫这种形式。

汇龙园陵园的代客祭扫单数,也比往年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汇龙园总经理丁国钧介绍,原先陵园每年清明期间的代客祭扫量在几十场左右,平均每天也就三到四场,今年清明15天期间,预约的代客祭扫达到了近千场。

虽然预约到了清明当天的现场祭扫机会,但龚女士告诉小布,如果没能抢到名额,或者自己没有空来祭扫,也能够接受代客祭扫或者网上祭扫的形式。

“事实上,如果需要祭扫的亲人比较多,或者是分散在不同的地方,那么也没办法在同一天‘分身’到各个地方。”她说,“这样的形式,现在的年轻人也比较容易接受,我觉得能够再普及推广给下一代人。”

预约制可推广

此外,虽然今年由于疫情关系使用了预约祭扫的方式,但在不少市民看来,这是一种值得在今后推广的好办法,甚至不仅仅在清明期间使用。

以往一到清明节就会拥堵的沪南公路,今年因为预约祭扫,始终保持着畅通。长桥山庄的停车场内,也没有出现一位难求的情况。

市民龚先生说:“往年扫墓都是乱哄哄的,今年进来秩序相当好,最好以后也是这个样子。”

据了解,往年清明当天,维持扫墓秩序需要大量人力,还无法及时解决拥堵等问题。今年的疫情,成为推动预约祭扫,乃至错时、错峰祭扫的一个良好契机。

丁国钧说,虽然就目前来看,少部分尤为重视现场祭扫的市民,可能会对预约制有点看法,但如果长期推广,慢慢就会习惯这种操作模式,同时也能促成错时祭扫,甚至错时落葬。

从“万语千言付纸钱”到“‘云’端追思代祭扫”,从清明冬至集中祭扫落葬、到错时错峰寄托哀思,方式虽然不同,但对亲人的缅怀之情并未改变。今年的清明,或将成为一个良好的开端,让文明祭扫之花,在每个市民心中开得更盛。

(来源:浦东发布)

(责编:陈晨、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