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张自贸区管委会推荐“永居证”获得者周虹:浦东是创业者最好战场,也是最佳居所【我们的30年·讲述】

2020年04月01日17:09  
 

开栏语:

30年前,党中央作出开发开放浦东的重大决策。中国打出这张“王牌”,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30年光阴流转,30年改天换地,浦东从一片农田变成一座充满魅力的现代化新城。而立之年的浦东,正在朝着打造中国“开放旗帜、强国窗口、功能高地、治理样板”的目标加速前行。回首来路,听一听在这片土地上奋斗过的人们讲述过往的光辉岁月,感受我们这个时代的磅礴力量,我们将更加充满激情地去面向全球、面向未来,奋力创造新时代浦东高质量发展的新奇迹。

在浦东,罗氏制药中国总裁周虹是一个“传奇人物”,身上有太多 “历史第一”的故事:她所任职的罗氏制药是第一家在浦东张江落户的外资企业,也是首家在上海建立完整医药价值产业链的跨国药企;而她,则是全国第一位经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推荐,获得“永居证”的海外人才。

作为创立于1896年的全球制药巨头瑞士罗氏集团中国区掌门人,在她的带领下,罗氏制药一系列创新药物正以“零时差”进入中国惠及广大患者;斥资8.63亿元的全新罗氏上海创新中心去年已在浦东落成,助力中国研发走向世界、服务全球。

周虹说,罗氏扎根浦东26年,既是浦东发展见证者、受益者、贡献者,也成为了浦东改革开放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对创新奋斗者来说,浦东既是最好的战场,也是最佳的居所。

我的“中国梦”:

尽早能让中国老百姓

用得上、用得起全球新药

1994年,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成立,成为当时进驻张江高科技园区的首家外资企业。前来剪彩的罗氏高层感叹当时的浦东还是一片农田,基础设施才刚起步,但坚信这里是一个可以实现梦想的地方。

(1994年罗氏制药签约)

1994年底,周虹作为德国先灵的实习生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短暂工作。彼时,东方明珠电视塔的崛起与外滩建筑群相映生辉,年轻的周虹站在外滩眺望一枝独秀的东方明珠,感受着被改革开放之火点燃的浦东热力喷涌。

2011年,在不同国家工作和生活后,周虹坚定了回国发展的决心,回到中国。2015年3月,周虹接住了罗氏抛来的“橄榄枝”,任罗氏中国总经理。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当面试时,她提问:罗氏在中国最大的挑战是什么?罗氏集团的高层给出的答案是希望“创新药在中国同步上市,患者第一时间用上新药”,而这也正是周虹的一个中国梦。

”在我回国时,国人在奢侈品上的消费名列第一,新款苹果手机能同步上市中国市场,而创新的药品却因各种原因晚于欧美若干年,每当想到这些,我总会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周虹说,“要让中国患者能第一时间用上全球新药,而且让更多的中国患者用得起。”

在罗氏,有一款肺癌新药被称为“进博会宝宝”,因为它是在首届进博会期间获批在中国上市的,并基本实现了与欧美同步。在获批46天后,就开出了国内首批处方,中国患者与欧美患者同步用上了创新药。

(罗氏参展2019年进博会)

除了加速引进新药进入中国,提高中国患者对创新药的可支付度,一直以来都是周虹“梦想”任务的重中之重。自周虹来到罗氏后,带领团队携手各方探索各种创新方式,为的就是让中国患者用得起创新药。

2017年,罗氏首次参与国家医保目录的谈判,以最大诚意降价让中国患者用得起创新药。到2019年,罗氏已连续三年参与谈判,前后有七款靶向药通过谈判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梦想正化为现实:

在中国创造更多

惠及全球患者的药品

今年前三月,罗氏中国捷报频传:HER2阳性乳腺癌靶向药物和肿瘤免疫用于小细胞肺癌治疗的创新药接连获批,为中国乳腺癌和肺癌患者带来新希望;此外,一款联合治疗方案获得了国家药监局优先审批资格,有望成为全球首个获批用于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一线、免疫联合治疗方案。周虹说,这正充分说明了中国政府在推动患者对创新药可及性上的决心。

作为26年前最早进入中国的跨国企业之一,罗氏率先在上海建成了包括研究、开发、生产、营销等环节在内的完整医药价值产业链。根据最新计划,至2026年,罗氏将在华上市40款新药和适应症。

业界共识,新药研发是一个漫长、高风险、高投入的过程,从研发到上市需要10年以上时间,而且一款新药研发的成功率往往不到5%。即便如此,罗氏还是不断坚持创新,每年罗氏都将总收入的约20%投入研发。

在周虹的构想中,在中国的患者应当能第一时间用上国外的新药;不久的将来,罗氏中国的科学家研发的新药能走向世界造福全人类,将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

梦想正越来越接近。去年10月,投资8.63亿元的全新罗氏上海创新中心在浦东张江落成,罗氏将致力于把上海打造成继巴塞尔和旧金山后的全球第三大战略中心。该创新中心正聚焦于研究与早期开发免疫、炎症及抗感染疾病领域的创新型药品,也是罗氏针对乙肝的研发中心。

目前,罗氏上海创新中心拥有约150名科研人员从事药物发现和早期临床开发工作,且90%以上为本土科学家。最近,罗氏科学家在上海研发的乙肝新药也即将进入临床试验的阶段。

在罗氏上海创新中心内,实验室的空间打破了传统的方格矩阵式排列,周虹面对着这个灵活的流动型空间时,特别感慨地说, “过去在药物创新研发上,中国还是一个跟随者、追赶者,但将来,我相信会有更多药物创新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诞生,中国在全球创新舞台上也将成为更大的贡献者。”

“永久居留证推广大使”

我和家人都很享受这里的生活

出生在温州,从12岁起,周虹就跟随家人移居德国,曾在德国、英国、新加坡工作和生活。当决定回国后,周虹把家安在了浦东。

近十年间,她感受到海纳百川的文化对国际人才的吸引,“越来越多的公司总部、研发中心聚集于浦东,此外,体育、金融、教育和文化配套设施也越来越完善。”周虹说,“我和我的家人都很习惯和享受在浦东的一切。”

在她看来,罗氏中国的强大与成长,与立足上海、浦东密切相关,不仅得益于上海和浦东良好的营商环境,也受益于浦东强大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效应,以及能不断感受到的“自贸区速度”“浦东效率”。

特别在自贸区建立后,各项优惠政策频出:罗氏在外资备案制、跨境双向现金池业务方面获益良多;总部企业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支持了公司开展业务;上海食品药品检验所对罗氏新上市产品也加快审批和检验等。

2017年,周虹成为了全国第一位经自贸区管委会推荐、获得永久居留身份证的海外人才。回想起这个经历,周虹对于“中国速度”赞叹不已:从提交申请材料到拿到证件,仅用了两个月时间。

此后,周虹还担当起“永久居留证推广大使”的工作,“拿到首证对我所在的外国专家社群产生了极大的正面激励效应,后来又有几位专家也申请成功,获得了永居。”周虹说,“浦东新区还成立了全国首个海外人才局,推出了提高海外人才通行和工作便利的九条措施。这些政策的落地让海外人才在上海的生活、工作更有获得感,真正能在这里安居乐业。我相信这些措施会极大地吸引和激励更多的国际高端人才在浦东、在上海集聚,而人才对于生物医药的发展尤为重要。”

2020年会是一个让人难忘的年份,不但因为浦东迎来了开发开放30周年,在一场疫情下,企业或多或少都遇到了挑战,也让营商环境面临“大考”。罗氏制药的两款原研药被选为治疗新冠肺炎的急需用药,春节期间,周虹和生产线同事们在张江工厂加紧工作。

周虹作为一名在上海工作并生活的“浦东人”,感受到了浦东政府为居民和企业提供的切实帮助和服务:及时出台“浦东18条”等一系列援助企业的政策措施,同时各部门积极开展调研了解企业未尽之需,上门指导解决问题,优化防疫措施等,尽最大努力平衡抗疫和经济发展。

罗氏在疫情期间先后捐赠了价值2800万元的现金、药品和物资。在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公司就将库存口罩捐赠给了疫情前线医护人员。这给企业复工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口罩短缺,安全生产压力较大。“获知这一情况后,新区政府积极为我们提供口罩等防护物资的购买渠道,有效保障了安全复工复产。在这里工作和生活,都特别安心。”周虹说。

周虹将浦东比做是一片研发引进更多创新药物、探索创新方式,惠及全中国患者的“热土”。

周虹说, 30年来的创新与探索,带来了浦东今天的蓬勃与发展。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试验平台,祝福浦东继续创造奇迹,开创开发开放新局面,用改革继续书写中国梦。

(来源:浦东发布)

(责编:陈晨、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