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

十四天的隔离期,我们只想把这些陌生人变为家人

2020年03月30日22:45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时间:2020年3月30日

地点: 上海市奉贤区集中隔离观察点

记录人:奉贤区胡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朱丹

还记得几天前的下午,我突然在单位大群看到中心要紧急抽调医务人员支援集中隔离观察点工作的通知,那时脑海里立即浮现出这个月主题党日活动“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的主题,作为一名党员、护士长,这个时候我必须冲在前面、勇担使命,于是我第一时间报了名。

进入集中隔离观察点以后,我们迅速调整好状态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几天工作下来,给我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琐碎而忙碌。我们穿成“大白”的样子接收新人办理入住手续,交代各类注意事项,每日两次测体温并询问症状,分发消毒片,定时送三餐,定时收取垃圾,随时消毒等,这些都是我们的常规工作。这里不像武汉前线一样有着惊心动魄的抢救,也少有令人潸然泪下的故事,但是一样有温情,有爱心,有我们日复一日细心、耐心和责任心的尽心守护。

今天是3月30日,我刚结束了一个夜班,这也是我们胡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公卫三人小组进驻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第五天。虽然上海这几天开始降温了,还下起了雨,但是我们丝毫没有感到寒意,心里暖暖的……

由于疫情在世界各地爆发,“隔离”俨然成了今年最流行的词。而中国,在率先控制住国内疫情之后,成为了世界最大的诺亚方舟,每天有很多人从不同的国家入境到中国。如今,我们的集中隔离观察点绝大多数都是入境进沪人员,其中留学生占了一半以上比例。在这里,我们把这些归国的孩子们就当成是自家孩子一样呵护。

为了缓解孩子们的精神压力,我们会在为他们办理“新人”登记、引导入住、测温、送餐时变身“话痨”,尽可能多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减轻他们的紧张感。有时,我们也会通过电话或微信来进行心理疏导。

美国回来的留学生阳阳,在微信聊天时告诉我,他从美国经埃塞俄比亚转机至浦东机场,路上经历的三十多个小时,他全程戴口罩,可美国到埃塞俄比亚的那个航班上,没有几个人戴口罩的,机场的防疫也相对松懈,跟平时没有什么不同。但一落地浦东机场,他发现人们都戴着口罩,防控措施面面俱到,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像一条管道一样,我就这样跟着工作人员到了这个酒店隔离。当我听到你们说‘孩子别怕,有我们在’时,一路的奔波疲惫、隔离的惊恐与不能见到父母的失落,瞬间烟消云散。”他这样形容,“还是祖国好啊!让人安心。这几天住在宾馆,很感谢有你们一线医护人员的照顾。你们辛苦了!”

虽然我们隔离点的工作远不及援卾前线医护人员的辛苦,但是我也体会到了穿上防护服几个小时闷热的感觉,脸上也有了口罩压痕,感受到了护目镜上的雾气对于操作的不便,亲身经历过,就对那些前线英雄有了更深的敬佩。

我们隔离点的孩子们都很配合,每次都会礼貌地说“谢谢”,我们这里没有“矿泉水”事件发生,只有医务人员和孩子们的相互尊敬和体贴。有时医务人员会把自己的饭让给刚住进来还没来得及报饭的孩子们,有时孩子们会网上点外卖给医务人员加餐投食。昨天下午,又有个留学生家长在点外卖时多给我们送了一份肯德基过来,并写到“医生,辛苦啦!谢谢你们!”每当这些温情的一幕幕发生在我们身边时,连轴转的工作疲劳就会一扫而光,心里就会暖暖的。

十四天的隔离期,我们只想把这些陌生人变为家人,我们希望这些家人们都能安全地解除隔离。

【专题聚焦】战“疫”日记——“我们一定能赢!”

(责编:严远、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