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

他们紧握的双手,是他们共同经历风雨,一起战胜新冠病毒的决心!

2020年03月23日20:59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时间:2020年3月22日

地点:武汉金银潭医院

作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第一批驰援武汉医疗队队员 、仁济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 查琼

3月22日,援鄂第五十八天,武汉,阴转多云。

晨起上班的马路是湿的,路边的樱花有些憔悴。到了医院,听李医生说起才知道昨晚大风大雨。呆在全季酒店的房间里,听不到外面的风雨声,也是一种平凡的幸福。

今天我们的某床终于出院了,说真的,那是因为她早该2天前就出院了。当时周教授送了她一台制氧机,她很快就答应出院了。可是等我和周教授昨天去查房时,发现她居然还在,问清楚原来是她所在区的隔离点没有床位了,要求缓一缓。

说起这个患者,她的住院病史也够曲折的。我第一次进隔离病房的前晚,她被救护车送进了我们重症病房。来的时候因为缺氧导致意识不清,不知姓名,没有病史,三个值班的重症组医生凭着经验和特殊时期的医院政策(没有住院号,药先用起来,呼吸机先用起来)把她救了回来。

第二天早上,患者的意识已经清楚。问她名字,她讲了几遍,我们三个值班医生听到的姓名复述出来没有一个是相同的(三个人都听不懂武汉话)。姓名都问不出,病史就更不要指望了,那就问个手机号码吧,打电话给家属,总能讲清楚了。因为第一天大家实在没经验,只知道带进隔离病房的笔和纸是不能带出来的,所以两手空空进去。为了不忘记她的电话号码,三个医生,一人分别记住号码的几个数字,就怕记错和忘记。没想到,出来后一汇总,打过去的手机始终无人接听。怎么办呢,有问题,找医务处,医务处再想办法,一级级排查下来,找来的电话号码还是同一个,仍旧联系不上家属。我们只能给她冠个无名氏的名字用药,等病人情况进一步好转,问清楚姓名和身份证,才找到了她的家属,等问清楚病史,用上她正确的名字已经是两天后了。

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这名患者的病情一天天好转了,从呼吸机到高流量氧,再到鼻导管吸氧,就基本稳定了,新冠肺炎病毒核酸连续检测阴性,胸部CT提示肺部有纤维化,大家鼓励她出院慢慢恢复。但这位病人的顾虑很多:担心出院后病情会不会反复,会不会影响以后的生活等等。又拖了几天,等她终于同意出院了,没想到会发生隔离点床位不够的波折。这时候病人又担心了:担心旁边床位病人会把病毒再传给她,担心我们答应她的制氧机拿不到,担心现在给她带的药不够吃,担心半年后她能不能工作......新冠肺炎后病人的焦虑心情一览无遗,我们能做的就是总是去安慰。

还记得2月14日在隔离病房用苹果替代鲜花的那对夫妻吧。先出院的先生今天来询问他夫人的病情,他夫人肺部影像学和症状好转了,但因为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暂时还不能出院。我问他要了当初他们两人在情人节拍的照片,最让我感动的是那双紧握的手,手背上还有打针留下的乌青,手边上还有呼吸机的螺纹管。男人和女人紧握的手,是他们相濡以沫,共同经历风雨,一起战胜新冠病毒的决心。我问他能否使用他俩的照片,他婉拒了。人们对于新冠肺炎病毒感染后的人,有很多的担忧和误解。我理解他的担心,只希望我们所有人能理解他们,理解他们的善良、委屈和坚韧。

全季酒店的党员群里发了很多医护人员在酒店门口比心的照片,身穿同样的彩绘T恤衫。等下班回到酒店,我也收到了这么一件T恤,原来这是武汉青山一所小学的学生们的爱心捐赠啊。他们在T恤上面画了各种各样的彩绘画,为我们鼓劲加油。我的这件T恤上正面写了“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的大字,后面写了“打倒病毒 武汉加油!执行正义”,并画了一幅“一拳超人”的漫画像(这是从我女儿那里问来的)。这是一个充满正义和爱心的小朋友画的吧。感谢这些可爱的孩子,祖国的未来。

【专题聚焦】战“疫”日记——“我们一定能赢!”

(责编:董志雯、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