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日 记浦东好儿女逆行武汉战疫二三事

2020年03月23日14:33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人民网上海3月23日电 (唐小丽 周旭 张弘)疫情当前,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数以万计来自祖国大江南北的抗疫战士勇敢逆行、驰援武汉,其中也有上海浦东万祥儿女的身影。王春军、潘春凤、徐思敏……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奔赴江城,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职责所在,这个时候我不上谁上呢?”

2月3日晚六点半,王春军刚刚到家打开门,电话铃声就响了,“马上集合出发!”王春军来不及换衣服进门,接过妻子急忙递上的晚餐,在门口随便扒拉了几口,便与家人匆匆告别,来到医院和其他队员们一起整理车队、装放设备。等到十几吨的医疗器械和防护物资装车完毕,时间已经是凌晨三点了。

王春军是上海东方医院国家紧急救援队队员。2月4日早晨7点,王春军便踏上了前往武汉的征程。当天晚上11点多,到达武汉的王春军和其他队员们顾不上休息,便开始动手搭建方舱医院外的工作场所,4个小时的不间断工作,在所有队员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25顶帐篷终于搭建完成。这些帐篷主要用于存放医疗设备、救援物资、检测防护物资以及医护人员的办公场所和更衣室,其中两顶最大的帐篷用于医护人员进出隔离和消毒。

刚刚到达武汉时,王春军和其他队员们几乎每天都是连轴转,全天候检查存放物资的充气帐篷是否牢固。面对武汉的第一场大雪,为了不让大雪压垮帐篷,队员们整整一天时间都在清理帐篷上的雪。此外,他们每天还要对进出医院的体检人员、车辆、设备进行消毒处理,往返几十公里接送医护人员,有时要忙到凌晨两三点。

“面对疫情,说不怕那肯定是假的。但是作为一名救援队队员,这个时候我不上谁上呢?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我也从没有后悔过这个决定。”王春军说。

当王春军聊到家庭的时候,声音开始变得温柔起来,对于支援武汉的决定,家人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王春军说:“作为一名救援队队员,我们常年都要面临各种各样的任务,所以家里的人都有思想准备。”

3月19日凌晨,王春军和队员们圆满完成任务回到上海,开始为期14天的隔离。他说:“因为工作的原因,很少和家人团聚,我现在最想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待疫情结束后,带上父母、妻子、孩子一起走出家门,融入到大自然中。”

“一个月的时间对于人的一生并不算长,但这段不平凡的经历让我的人生更有意义,逆行很苦,但我们必须得去前线,那里有更多需要被救治的人。我能为我的这段经历而感到自豪。”王春军说。

为了不污染防护服,她把呕吐物硬生生咽了回去

2月6日晚,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到紧急任务,按照上级要求组建医疗救援队支援武汉。短短2个多小时,一支136人的队伍便组建完毕。而潘春凤,就是这支“秒建”队伍中的一员。

潘春凤,是上海中山医院心内科的一名护士。2月7日上午,她与家人匆匆道别,便同其他医疗队队员一起踏上了支援武汉一线的征程。

面对采访,潘春凤多次婉拒,她表示,“像很多人一样,她只是做了一名医务工作者、一名党员应该做的事。”作为一名党员,早在接到支援任务前,她就主动递交了支援请战书,也做好了面对各种困难的准备。

虽然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当潘春凤真正到达武汉,去到医院救治一线,她发现还是低估了困难的程度。

潘春凤所在的医疗队支援的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这所医院原是一所综合性医院,为了收治患者,短时间内改造成了传染病医院。改造后,虽然满足了传染病房三区(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区)两通道(医务人员通道和病人通道)分隔的基本要求,但各方面条件还是相对欠缺,再加上医院内护工、清洁员等人员不足,像潘春凤这样的护士,只能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完成大量的清理、护理工作。

初来乍到,还面临着一个与患者沟通的问题。面对这样一群来自上海的“陌生人”,患者们起初并没有轻易敞开心扉,有的年龄较大的患者习惯使用本地方言,造成了双方交流的不便。对此,医疗队的队员们用自己的真诚和耐心慢慢感化患者,逐渐得到了患者的肯定和信任。“当患者真诚地对我们说一声‘谢谢’时,瞬间就觉得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了。”潘春凤笑着说。

“其实最大的困难还是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潘春凤还清晰地记得自己第一次进仓时的情形。那天,穿戴防护服、面罩、护目镜……潘春凤完成大大小小几十道标准程序后进入仓内。由于紧张和不适应,在全身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设备的情况下,她不久就出现了头晕头痛等缺氧现象。在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潘春凤突然一阵阵胃酸泛起,出现了呕吐的反应。第一次呕吐,为了不污染防护服,潘春凤愣是硬生生又咽了回去,但到了第二次,她最终还是没忍住吐了出来。谈起这段回忆,潘春凤显得有点不好意思,她说,那段时间是她感到最辛苦也是最难坚持的一段时间。

尽管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潘春凤却从来没有为支援武汉的决定而后悔,她说:“虽然很累很辛苦,但这是我人生中一段弥足珍贵的经历。如果这次没有来支援武汉,我一定会遗憾一生。”

“我身体好、无牵挂,最应该冲在一线”

“在武汉好好干,好好照顾自己。”

“医院有严格的防护措施,专业的,你们放心。”这是徐思敏临行前与家人的对话。

徐思敏是上海华山医院的一名年轻护士。身为95后的她,作为华山医院第四批医疗队的一员,于2月9日出发驰援武汉。纵有千般不舍,但对于徐思敏的选择,家人还是给予了充分的支持。

谈到支援武汉的初衷,徐思敏语气坚定,“之前通过新闻报道和医院传达的情况已经了解到武汉医护人员严重短缺,大量病人等待救援。作为一名党和国家培养的医护工作者,这个时候责无旁贷。我工作三年已经有了一定的实战经验,而且我年轻身体好,一个人没什么牵挂,是最应该冲在一线的。”

如今,徐思敏已经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ICU工作了一个多月。每天,她不仅要为患者提供擦身、喂药、喂饭等基本护理,还要提供翻身、拍背、吸痰等专科护理,在仓内“全副武装”,一呆就是4个小时。“每天的日程就是上班,回来洗澡、吃饭、睡觉,然后第二天接着上班。”徐思敏说,“说不累那肯定是骗人的。”

一个多月里,面对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护理,徐思敏经历了不少“人生的第一次”, 而对于她来说感触最深的一件事,则是刚入驻武汉同济医院时,成功抢救一名危急患者的经历。当时,为了抢救这名患者,医疗队员们众志成城、各司其职,即使穿着非常厚重的防护服,行动不便,呼吸不畅,但大家都不愿放弃,拼了命地抢救。最后,成功救回了这名患者。“在那一刻我意识到,我们是这场战‘疫’的战友,可以相互依靠、相互信赖。”徐思敏说。

在抗疫的最前线,徐思敏化身成为了一名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的“战士”,但其实她也只是个长辈眼中的“孩子”。同很多“95后”小姑娘一样,她也爱美,但她选择了穿上那厚重的防护服,选择了被口罩勒出道道压痕;她也追星,她把自己偶像的名字写在防护服上,用自己的方式缓解病房沉重的气氛,为自己加油鼓劲;她也爱吃,在感到辛苦的时候,她会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等疫情过去,就去吃遍所有好吃的。

3月18日,湖北省新增确诊病例首次降为零。“看到回去的希望了。”徐思敏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动态。当被问到疫情结束后最想做啥时,徐思敏说:“吃火锅、烧烤、蛋糕、炸鸡、奶茶……然后好好休息一下,有机会和家人一起出去旅游。”(图片由浦东万祥镇提供) 

(责编:唐小丽、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