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乙肝患者警惕:肝癌高发低龄化,及时治疗是关键

2020年03月20日16:51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人民网上海3月20日电 我国是肝癌大国,肝癌患者占全世界的55%,其重要病因就是HBV(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据悉,我国肝癌85%由乙肝病毒引起,且肝癌、肝硬化发病人群逐呈“低龄化”。2019年末,新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发布,指南中扩大抗病毒治疗适应症,并推荐使用强效低耐药的抗病毒药物,呼吁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的乙肝患者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

肝癌、肝硬化不仅高发于中老年乙肝患者

据调查,我国肝癌发病高峰在 40-60岁之间,许多年轻人感觉肝癌、肝硬化似乎离自己很远,实际上,一些年轻的乙肝患者也可能发生肝硬化、肝癌。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医师尹有宽教授表示,“我曾遇到过一位乙肝母婴传播患者,年仅23岁就被确诊为肝癌,所以除了40-60岁的肝硬化、肝癌高危人群需多加注意外,35岁左右的年轻患者也应该引起重视。通常情况下,患者会通过典型的‘三步曲’慢慢从乙肝演变到肝癌,即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但我也碰到过不少乙肝患者直接引发肝癌,因此乙肝患者更应敲响警钟。”

除此之外,肝硬化问题也不容小觑。失代偿期肝硬化是乙肝死亡原因之一,很可能会引发各种并发症的出现,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大出血、肝昏迷、并发慢性肝衰竭等,如果处理不及时,也容易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面对以上几种情况,尹教授强调:“减少肝癌、肝硬化的发生率,首先应该尽早抗病毒治疗,不遗漏抗病毒治疗机会。”尹有宽教授提到不少乙肝患者仅参加单位一次体格检查,这种省时间的一年一次体检是错误的,一旦发现肝癌往往是晚期或已转移,单位的福利不可替代乙肝患者所需每年要求的检查次数。

新版指南对抗病毒治疗范围放宽,积极应对肝硬化、肝癌威胁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慢性乙肝指南均明确指出:乙肝抗病毒的治疗目标是延缓疾病进展、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发布,扩大了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提示更多符合抗病毒指征的患者启动抗病毒治疗。

在之前的指南中,对于一般慢性乙肝的患者,都要求转氨酶升高达到正常值上限2倍或更高才开始启动抗病毒治疗。新版指南更新后,对符合以下情况者,应该进行抗病毒治疗:对所有乙肝病毒DNA阳性、转氨酶升高的患者,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转氨酶升高,建议抗病毒治疗;肝组织活检有明确肝组织有明显炎症(G≧2)和(或)明显纤维化(S≧2)的患者;30岁以上者,如有肝硬化肝癌家族史的和30岁以上无创/活检存在明显肝脏炎症或纤维者,只要乙肝病毒DNA阳性、即使转氨酶正常也建议进行抗病毒治疗;对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治疗也要更积极,如存在肝硬化的客观依据,不论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HBeAg(乙肝病毒e抗原)状态,只要可检测到HBV DNA,均应进行抗病毒治疗,对HBsAg阳性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即使HBV DNA 检查不到,也应该进行抗病毒治疗;有HBV相关的肾小球肾炎等HBV相关的肝外表现,也应该进行抗病毒治疗。

乙肝患者首选强效低耐药抗病毒治疗药物

此次新版指南中还推荐强效低耐药药物的使用,并鼓励在治的非首选药物使用换为强效低耐药的抗病毒药物。指南中提出,对于口服核苷(酸) 类似物( NAs) 抗病毒治疗的选择更积极主动推荐强效低耐药药物的使用,强调抗病毒治疗是关键,病因治疗是最重要的,初治患者NAs应首选强效低耐药药物治疗。

尹教授介绍:“目前,指南中提及的三种强效抗病毒药物为恩替卡韦(ETV)、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及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其中,富马酸替诺福韦酯的临床数据显示,其在降低表面抗原效果较好,不易产生耐药,能够减少肝癌、肝硬化的发生。”

尹教授提醒,目前正值全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关键时刻,慢性乙肝患者更不能自行停药。只有坚持每天服药,才能让药物发挥最大作用,长期稳定控制病情。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尤其是年轻患者,不要挥霍你的“年轻”,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

(责编:葛俊俊、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