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乙肝育龄期女性如何兼顾抗病毒治疗和宝宝健康?

2020年03月20日16:48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众所周知,乙肝病毒(HBV)是病毒性肝炎的病因之一,具有传染性。因此,很多女性患者在怀孕后,心里会产生诸多顾虑。例如,怀孕后会不会把乙肝病毒传染给宝宝?妊娠期服用抗病毒药物是否会影响宝宝健康?生完宝宝后是否可以母乳喂养?等类似的问题给她们带来了许多困扰。

前不久,《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及《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陆续更新,更进一步规范了育龄期女性的用药安全。其实,乙肝病毒不是洪水猛兽,只要做好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和规范化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的孕妈妈也可以生育一个健康的小宝宝。

乙肝育龄女性HBV DNA水平越高,传染的几率就越大

HBV经母婴、血液(包括皮肤和黏膜微小创伤)和性接触传播。在我国实施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规划前,通过HBV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占30%~50%,多发生在围生期,乙肝以母婴传播为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医师尹有宽教授介绍:“母亲的HBV DNA水平与新生儿感染HBV风险密切相关,对于育龄期女性来说,因为他们比较年轻,乙肝病毒在体内没有发生多次战争,因此HBV DNA水平较高。其中,HBeAg阳性、HBV DNA高水平的母亲,其新生儿更易发生母婴传播。”

据统计,我国约有2000万育龄期HBV女性感染者和67.9万孕产妇HBV感染者。调查显示,中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打算生二胎的人数占27%,没想好的占48%;已生育和正在妊娠二胎的女性中,二胎意外妊娠比例为40%。由于意外妊娠比例较高,对于育龄期女性及孕产妇慢性乙肝患者来说,日常的抗病毒治疗方案该如何制定,用药是否安全是她们首要关注的重点。

指南更新:强效、低耐药、安全是选择药物的关键词

在2019年年底更新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中,建议慢性HBV感染者准备近期妊娠、或妊娠期间有抗病毒指征时,在充分沟通并知情同意后,可以使用强效,低耐药,妊娠安全性数据良好的抗病毒药物治疗。

尹有宽教授提到:“曾有研究显示,新生儿接受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后,母婴传播率降至6%,加用抗病毒药物之后,新生儿感染率可降低98.5%。育龄期慢性乙肝女性的抗病毒用药,从一开始就应选择有效且妊娠安全性证据充分的药物,可兼顾抗病毒治疗与宝宝健康出生和生长的需求,避免妊娠带来的用药安全性风险。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是目前一线抗病毒药物中拥有大量妊娠安全性证据的药物,它抗病毒作用比较强,能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将病毒控制,这样新生儿被感染的机会就大大下降,且在应用时,母乳喂养不是禁忌症。”

尹教授提醒,目前正值全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关键时刻,新冠肺炎人人易感,对于孕产妇来说要提高防范意识,因此,需要尽量在家休息,可以通过线上问诊平台咨询专科医生线上开处方,避免去医院以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这一时期的用药也是重中之重,需谨慎对待。

指南中强调,对于血清HBV DNA阳性,转氨酶持续正常的,存在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建议抗病毒治疗:

1)对所有乙肝病毒DNA阳性、转氨酶持续升高的患者,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转氨酶升高,建议抗病毒治疗。

2)肝组织学检查提示明显炎症和(或)纤维化[G≥2和(或)S≥2];

3)有乙型肝炎肝硬化或乙型肝炎肝癌家族史且年龄>30岁的;

4)ALT持续正常、年龄>30岁者,建议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技术检查或肝组织学检查,存在明显肝脏炎症或纤维化;

5)有HBV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等HBV相关部位的肝外表现者。

怀孕的乙肝准妈妈们,结合指南及专业医生的建议,尽早抓住抗病毒治疗时机,育龄乙肝女性也要对意外怀孕有风险意识,日常治疗兼顾抗病毒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保障自身用药安全,减少乙肝对于宝宝的潜在危害。

(责编:葛俊俊、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