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抗击疫情战斗全面打响以来,上海航天动力技术研究所14支党员先锋队、151名党员先锋队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主动担当作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他们用坚决抗击疫情的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一个忙碌而特殊的春节
1月24日,中国人的传统节日——除夕,此时还有不少家庭围坐在一起享受团圆时刻,但运保党支部书记沈永迪却还在电脑前忙碌着,他要把所里最新的要求传达到全所30个部门2个民品公司,还要负责统计汇总全体员工的出行、健康信息。这只是春节长假的开始,也是忙碌的开始,每天早上,他都会准时出现在微信工作群,提醒部门负责人当日需要上报的统计信息,还要及时协调湖州所区驻地农村住户与上海本部安保工作。
在这个春节里,沈永迪的眼睛几乎没有离开过微信界面:假期疫情工作群、动力所防疫工作小组群……“群里随时都有可能传来上级的最新指示要求或者各部门反馈的职工动态信息,这些我都要第一时间处理。”而他不仅要汇总各个部门反馈的信息,还要对数据进行实时更新。春节里,家里那台破旧的电脑也成为了他最密切的小伙伴。
“都是我的本职工作,党员就是要在这种关键时刻站得出来,顶得上去。我特别感动的是在我们送餐服务遇到困难时所里那些挺身而出的志愿者,正是他们的帮助,解决了被隔离职工的吃饭问题。”沈永迪说。
“生怕晚一点就被买走了”
“曹主任,经销商那边的口罩都断货了,我现在去周边的药店看一下。”
“曹主任,周边生产厂家的口罩也没货了,我再去网上看看。”
……
1月26日大年初二,从早上开始物资供应党支部书记曹春华的手机电话就没断过。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口罩无疑是最有效但最为紧缺的防护物资。而面临市场紧缺,这些物资从哪里来,是曹春华和所有采购员的第一大难题。采购员接二连三地碰壁让曹春华心急如焚。
形势严峻,等待观望是没有用的,必须主动出击抢购现有的物资,为后续复工做好充分的准备。曹春华迅速理清了思路,让采购员们兵分两路,一边继续通过发动身边的亲朋好友线上线下全方位多渠道寻找口罩货源;一方面又开始紧急采购抑菌洗手液、额温枪、消毒液等其他物资。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年初四傍晚终于采购到了一批医用外科口罩。“我一听到消息,马上联系运行保障处派车去提货,生怕晚了一点就被人买走了。”性急的曹春华更是连夜前往厂家提货。
“这些物资多亏我们买的早,洗手液能保证一个班组一瓶,这六只额温枪还是我们‘抢’来的呢!”在了解到供应商无货的情况下,两地的同志们冒雨上街跑药店采购。在跑了三十多家药房后,终于在一个亲友群里找到了熟识药店的朋友,成功抢订到了额温枪,为后续的战“疫”开辟了一条坚固的战线。
及时排故,信息中心不能掉链子
2月1日晚7点,像往常一样,信息中心党支部书记计晓军边吃晚饭边收看新闻联播,关注疫情信息,电话铃声突然响起,“计总,程控机房疑似报警,你们能派人来看一下吗?”电话是依然坚守在岗位的值班同事打来的,尽管计晓军知道,信息中心在机房内设置的温控报警并未同步响起,可以初步认定为误报,可是他心里有一个更坚定的声音响起,“机房是全所计算机网络的心脏和中枢,警报就是命令,来不得半点侥幸。”作为信息中心党员先锋队队长的他,此时更应该带头迎难而上。考虑到近期疫情肆虐,还未来得及吃饭的计晓军只通知了信息中心盛铭健临时组成两人突击小队,确保既解决问题又缩小参与范围。
经过单位审批后,口罩、手套全副武装的两人火速前往机房排查情况。经过细致检查,最终确定了是灭火模块损坏后的故障误报。在反复排查确认机房消防装置能正常运行并协调确认更换故障模块后,计晓军和盛铭健终于放心地走出501大楼,这时已经是深夜11点。
志愿服务助力航天战“疫”
1月31日,随着所内返沪自我隔离的青年越来越多,如何让他们吃上“放心饭”成了摆在运行保障处面前的最大问题。人手不足,如何送进去,谁来统计……正在运保党支部书记沈永迪一筹莫展之时,在支部微信群中一则召集“送餐服务小队”志愿者的通知正在悄悄发布。召集信息刚一发出,“我申请负责2月1日!”“2月5日我报名!”“送饭车由所办党支部负责”……群里一下子“火热”响应起来。半小时不到,志愿者名单就已全部报满。
“饭到了,大家下楼取餐了。”每天一到饭点时间,青年们带好口罩,纷纷下楼排队取餐。看着这些熟悉的同事变身可爱的志愿者,吃着荤素搭配、每顿不重样的“爱心餐”,大家被“病毒”隔开的距离一下子被拉近了。
除了让职工们吃上暖心、安心的放心饭,为保障职工上下班安全,动力所内还出了“爱心顺风车 情暖动力所”的志愿者服务队号召,为乘坐公共交通上下班的同事提供顺风车服务,各党支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组织职工参与社会志愿者活动,在高速口、小区、农村到处活跃着他们的身影,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费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