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2月27日电 (龚莎)“小笼包遇上热干面,一条江系上两座城。”这几天,一张画着上海小笼包与武汉热干面顺利“会师”的原创漫画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前线医疗队朋友圈里刷屏,原作者的评论区里则留言无数“求连载”“求更新”。
在“网红”小笼包漫画的诞生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在武汉雷神山的驻地,还有很多从漫画中“走”出来的真人版“小笼包”:不少“大白”( 身着防护服的市一医疗队员)身上也都有作者亲笔画着Q版小笼包,并附有“小笼包加油!”“单身小笼包求蒸笼!”等俏皮话语。
“知道自己要前往武汉支援的那一刻,内心戏还是很多的。兴奋于自己也能当一回战士的同时,也暗下决心要用画笔描绘自己在武汉的故事。”临行前一晚,市一版“网红小笼包漫画”原作者,“隐身”于本批医疗队内的“灵魂画手”,96年的护士小邹在行李箱里带上了画图工具平板电脑。2月19日,医疗队抵达武汉雷神山的第一晚小邹画的是“出征照”,“第一晚只是小试牛刀,我想记录一下我们市一156人大部队的出征画面,就用平板画了白大褂版和迷彩服版的护士姐姐、医生哥哥,没想到从那一晚开始就一发不可收拾,现在每晚都被身边的人催稿。”小邹表示。
渐渐地,每日更新“插画版”日记成了小邹每天工作结束后的幸福“折磨”。“隔离病房内四处可见的白,记录本上密密麻麻的病例文字记录,我希望通过线条的勾勒、色彩的变化能记录下雷神山病房里生动的每一幕,也给我的市一‘战友们’换一种心情,舒缓一下情绪。”小邹说,每次进舱前也会有不当班的同事为他们留下工作照,但是时间久了就会变成手机相册里的一串数据,只有画下来,才能被记住,成为永恒。
每一次运笔作画前,小邹都会在脑海中再次回味一天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件事或一个场景。每日唠叨却又无微不至照顾他们生活的“队妈”“队爸”,穿全套设备时要牢记一百遍的注意事项,变身奥特曼与病毒大战的同事“大白”,纪念市一医疗队在驻地得第一次巴林特小组……原本或是严肃、或是枯燥的每日工作细节在小邹的笔下都变成当日亮点被她一一画了进去。
“我最喜欢吃豆人这幅画,不觉得和我们医疗队很像吗?吃到豆豆就是治愈患者,为了吃到豆豆要努力躲避小怪兽,就好像我们每天和病魔作斗争却又不能碰到病毒,患者痊愈就是我们的最大胜利。”共鸣,也是小邹“插画版”日记的初衷,“画是平面的,线条和颜色却是立体的,最能表达情绪和态度。我们的一位80后队员华医生一看到我的吃豆人漫画就领会了我的想法。”
有意思得是,每一幅漫画日记上还配有相应文案,创作者是由同为市一医疗队成员的86年护士小朱操刀完成,十岁的年龄差并没有成为这一对美小护心灵沟通的阻碍,“我相信每一幅画都是有灵魂的,第一次看到小邹的画我就感触颇深,为漫画配文案成为了我每天工作结束后最放松的一刻。”小朱说,现在越来越多的队员都知道了他们的战疫漫画日记,并献上自己的当日灵感。
156人的医疗队,年龄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两位作者为了让每一幅画都能适应众人的口味,引起大家的共鸣是她们每次提笔前都要思考良多的问题,所以在每一次的创作中都融入不同元素,用漫画代替真实照片,用颜色与线条表达不同意境,“希望每一个‘插画版’日记的队友都能产生代入感,都能相信这是一本属于自己的雷神山日记。”小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