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也要防“抑”,多专家、多渠道用“心”支持你

2020年02月16日21:39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民战“疫”有序开展,然而伴随着疫情的演化,害怕被感染,担心被孤立,长期的繁重压力,精神的高度紧张等等情绪,正是这场疫情制造的心理阴影。用“心”防疫,迫在眉睫。普陀区卫健委迅速响应,区精神卫生中心随即出台了系列应急心理援助措施。

多渠道“攻心为上”,打赢“心理战”

2月4日,开通了“普陀区卫生健康心理热线(021-66055120)”,热线电话设在区精神卫生中心。每日早八点至晚八点,19名具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的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轮流值班,为打电话前来咨询的市民提供专业的一对一的心理辅导。

2月10日,区精神卫生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开设“疫情心理咨询”栏目。“这一渠道的开通主要是针对有一些市民不太愿意让对方听到自己的声音,所以我们又专门开设了网上文字聊天的通道,每周一至周五的早九点到下午四点,安排了2名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在线一对一聊天做心理援助。”区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李萍介绍。

李萍告诉记者,区精神卫生中心还积极派员参与上海市心理应急救援队,成立了普陀区疫情心理危机干预团队,“我们的队员去到了隔离点,为隔离点的工作人员做一些心理疏导,他们在一线的工作任务重、风险高,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帮助他们排解情绪、舒缓压力,是我们应该做的。”

此外,区精神卫生中心每周一至周五的精神科、心理科门诊正常开放,为有就诊需求的市民提供面诊服务,还在“上海普陀”APP、“健康普陀医立方”微信公众号等多个平台定期推送疫情防护知识、心理健康自测、心理防护方法等相关内容,多渠道助力市民打赢防疫“心理攻坚战”。

别让你的情绪沾染上“病毒”

迄今,热线电话已接线辅导了18例来电。据李萍介绍,来电的案例大致可以分为“从未离沪”“外地返沪”“重点地区返沪隔离”三大类人员。

“2月7日,正是轮着我接诊,遇到了一位在上海工作的外地男青年,他年前就在网上看到了疫情相关的信息,想着上海医疗条件好,担心疫情爆发,还是上海更有保障,就没回家过年,疫情期间也一直呆在家,但是他特别焦虑,每天不停量体温,稍有波动就躁动不安,想去医院看病又害怕被感染,成天觉也睡不好。”李萍告诉记者,情绪沾染上“病毒”的吞噬也很可怕,通过聊天方式的心理疏导和心理防护技巧分享,可以有效帮助情绪舒缓,理性应对疫情。

“疫情当前,各种心理问题都有可能在这段时期爆发出来。10号,我们这接到了一个特殊的来电,她是一位怀孕6个月的孕妇,她的丈夫已经连续半个月没有回家了,待在一线执勤,她既担心丈夫被感染,又深陷一个人在家的委屈和焦虑之中无法自拔,常常半夜醒来哭泣,我们的心理咨询师、治疗师朱智佩耐心倾听,悉心解答,既教她孕期居家防护事项,还教了她睡眠调整、自我健康监测和管理技巧方法。最终她慢慢平静了下来,恢复了内心的宁静。”针对特殊的案例,院方还会进行跟踪和回访。

最后,李萍分享了几点实用防“抑”小建议:

1、关心但不过分关注:关注官方消息而非小道消息;每日关注时长建议不超过1小时,避免过度关注和负性自动思维。

2、正视且接纳情绪:害怕、焦虑、紧张、担忧是正常情绪,要接纳情绪的存在,避免过度恐慌。

3、简单易行的腹式呼吸法缓解和释放负性情绪:

(1) 找到一个舒服的状态,坐着或躺着都行;

(2)把手放在腹部,慢慢地深吸一口气(持续约3-4秒),感受腹部随呼吸慢慢鼓起来;

(3)专注地慢慢呼出这口气(持续3-4秒),感受腹部慢慢回缩;

(4)再重复这个循环8-10次。

4、设立小目标,学会与自己相处:可以利用在家的这段时间将之前没空做的事情,通过设立1-2个小目标的形式集中完成,寻找自我掌握感。

5、必要时及时寻求帮助:若有身体不适,或难以改善负性情绪,请及时寻求帮助,拨打心理热线或网络问诊,必要时前往指定医院。

来源:上海普陀

(责编:严远、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