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看不见的病毒,他们像战士一样坚强!

——对话上海市静安区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工作人员

2020年02月13日19:17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人民网上海2月13日电(葛俊俊) 疾控人都知道,实验室的门不准随意进出,那里离病毒最近!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上海市静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们更忙了。在抗击新冠疫情战役中,他们发挥着为确诊疑似病例提供实验室依据的重要作用。为了节省防护物资,他们一旦穿上防护服进入实验室工作,便轻易不出门。

当被问及实验室内的工作情况,有这样一段对话:

“进入应急检测实验室,你们最长呆多长时间?”

“最长6个多小时,因为要穿着防护服做实验,这6个小时我们不吃不喝,也不上洗手间!”

“你们不饿,不渴吗?”

“没有办法,疫情防控期间防护物资紧张,我们节约一套是一套。不饿,不渴是假的,有时是午饭前进去,晚饭前出来,只能进实验室之前吃点干粮,不敢吃湿的,出实验室后,一餐几乎可以吃平时两餐的量!”

“你们是在特殊的工作环境下长期作战,辛苦了!”

“大家都是一进实验室就连续检测几个小时,出来汗水把衣服都打湿,汗渍会呈现出意想不到的美丽图案,那是我们的杰作。不过也有好消息,急性传染病防治科的动力送风装置给我们,终于我们的面屏上不再沾满雾气影响视线了”。

“直面病毒,你们不害怕吗?”

“说不害怕是不可能的,特别现在明确呼吸道传播、接触传播等途径,这种直面病毒的环境还是很考验人,但是我们实验室的职责就是要及时有效地为临床提供技术依据,职责使然,使命担当!”

直面病毒的年轻团队 静安区供图

这里是静安区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这支直面病毒的团队年轻且富有活力,都是专业技术骨干。在外看来,实验室很神秘,需要通过很多道门才能进入,而且进入实验室也需要极其严格的流程和程序。同志们需要穿上厚重的三级防护,穿戴完毕后才能进入实验室。身穿厚重的防护服,别说喝水吃饭,就连转个身也不是那么的方便。为了加快检测速度,同志们进入实验室前不敢喝水,不敢吃太多的东西,经常一进实验室就是连续工作5-6小时,结束后汗水已经浸透全身,衣服上还泛起了盐花。

大家面对的是疑似病人的样品,面临着感染的风险,但是从来没人说过苦,没人抱怨过累,没人打过退堂鼓。从启动新冠病毒肺炎实验室检测开始,团队24小时连轴转,已经完成了270余人次的检测任务。

这支直面病毒的特种兵将继续扎实工作,经受考验,不辱使命,为辖区居民健康保驾护航。

袁峰,微生物检验科科长,农工民主党党员。纤细的身躯透着无比的刚毅,她业务精湛,率先垂范,带头坚守岗位,先试先行,接到检测任务后她毅然提出“作为科长我先上! ”。大年三十晚上,袁峰同志带领第一组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开始检测工作,第一次在实验室里跨新年显得那么的豪壮。袁峰同志优先把实验室生物安全放在第一位,把实验人员的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实防护用品到位,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案,统筹协调,坚决把好检测质量关。

蔡明毅,微生物检验科副科长,中共党员。曾荣获静安区“青年岗位能手”、静安区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高高帅帅的大男孩,业务突出,疫情发生后,他说“我是党员,又是副科长,我先上”,马上退票了春节外出旅游机票,带头冲在一线。新冠病毒肺炎实验室检测伊始,就和袁峰科长一起,带头开展实验,两人轮流24小时带班,手把手带教把关,确保全员操作合理、规范、准确、安全。

沈琦同志被大家亲切的称呼为“大白”,也是首次实验组成员之一,虽然前期流感咳嗽一周,还坚持多次进入实验室,坚持不肯从排班队伍中退下来。有一次他这组检测了26例病例的42件样品,创造了实验时间最久的记录,同事们在他脱去防护品之后拍下了这张照片,汗水在已经干涸的手术服上留下了一副“美人鱼”的图画。

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有的同志放弃和家人团聚,火速赶回投入战斗。有的不能照顾家里,顾不上年老生病的母亲,坚守岗位。有的大病初愈,还在恢复期,没有任何话语,毅然奋战一线。有的坚决挂断年幼儿子的电话,自己已泪眼婆娑。有的做好繁重工作的同时,还依然做好科室的后勤保障。他们中很多人还都只是个孩子,面对看不见的病毒她们却像战士一样坚强!

(责编:葛俊俊、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