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

“有事跟我说,不方便说话的敲床栏,我会听到”

2020年02月05日13:43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时间:2月3日

地点:武汉金银潭医院

记录人: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高年资护师 陆美华

不知不觉,来武汉第11天了,吃年夜饭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而此刻我已身在武汉,刚刚结束今天的班头,身体虽累心里却多了份战胜疫情的信心!

回想刚到武汉的时候,苦练穿脱防护服,焦急地等待着进入一线的通知。终于到了可以进入病房的时候,既因为完全不熟悉的环境而心怀忐忑,又因为终于抵达“疫”线战场去抢救生命而充满干劲。

第一次进入金银潭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小小的穿衣间都是人,但是大家相互监督,第一次竟也有了些默契。护士长安排床位后,我负责8-11床位,初步了解了患者的情况,8床的病人68岁,高流量吸氧中;9床的病人55岁,呼吸机辅助呼吸;10床的病人61岁,呼吸机辅助呼吸;11床的病人31岁,呼吸机辅助呼吸……为了让大家更快的熟悉,我进入病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与患者打招呼,“大家好!我是来自上海医疗队的陆美华,大家有事跟我说,不方便说话的话敲床栏,我会听到的!”

虽然一个班头只有四个小时,但是其间病人的各项治疗,喷洒消毒液,以及数不清次数的喝水、喝奶、喝饮料和拉屎拉尿,还是狠狠地考验了一把我的体力和精神力。每小时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因为病人觉得血压计袖带绑着不舒服,所以随测随绑,即使很累很麻烦,但最大程度缓解病人的不适感,是我们尽力在做的事情之一。

如果病人是清醒状态时,每小时的测血压也成了我们缓解病人坏情绪的聊天时间,一边绑血压计,一边陪他们聊聊天,说说宽慰的话,封闭状态里说话多了就会累,呼哧呼哧的,有时他们会说胸闷,气透不过来,我就教他们深呼吸:吸气-吐气-吸气-吐气,一遍又一遍,直到他们觉得好一点,此时我却已累得气喘吁吁。忙忙碌碌,四个小时过去的很快,可是对体力的考验在进入病房的两个小时后突然加大了力度,自己呼吸都已经变得困难,护目镜上渐渐起了雾气,视物变得模糊起来,还有点头晕的感觉。但是!我克服了!第一个班头结束我顺利下班了!让我觉得自己这个70后的体力还是棒棒的!

后面的几天,我渐渐地跟病人相熟起来。其中有一位30多岁的女患者,她本来也是某医院的一名药剂师,老公也是同一家医院的医生,家里还有一个两岁的儿子,由于她长期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最终没能抵得住病毒的侵袭,幸亏发现的早,家人没有感染到。本来起初看到她的时候情绪还是有点低落,她放心不下年幼的儿子,还牵挂家里的老人。我自认自己最大的优点是性格豪爽的乐天派,医院的同事总是说:“你爽朗的笑声总能抚慰一切烦恼与忧愁,你就是一位知心阿姨、知心姐姐。”这次也不例外,一方面由于我的开导,另一方由于是同行,我们马上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姐妹”,互加了微信,我叫她欣欣,她叫我华姐。有时病房里年龄大点的阿公阿婆自带地方口音说话我听不明白时,欣欣总会自告奋勇充当我的方言翻译,真心配合默契。我们相约,等欣欣好了,我们再相聚一起并肩作战!

最近几天,基本每个班头都有中途出来休息的小伙伴,其中不乏年轻的小伙子。我想,这场战“疫”,考验颇多,除了意志力外还有来自体能的考验,但是我们不怕。最要紧的就是稳住精气神,合理保存体力,休息日除了休息补觉外,适当的锻炼身体也是非常重要的!总之调整好身体、调整好状态,我们一定能凯旋而归!

(文字整理:王文娟)

(责编:王文娟、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