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医疗队员正常的心理应激反应不是心理崩溃!” 

——精神医学专家赵旭东教授面向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开展心理救援培训  

2020年01月29日23:39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人民网上海1月29日电  人员装备、技术能力、心理支持一个都不能少。1月29日,精神医学专家赵旭东教授为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的医护队员们进行心理干预健康培训。目前这支队伍已经全副武装,随时等待上级部门指令开赴武汉等抗疫前线。

“我今天来做培训,故意打了红色领带,毕竟还在过年嘛。”赵教授面带笑容的开场白为队员们注射了一针“安慰剂”。话锋一转,赵旭东提到了社会恐慌心理:“恐慌比病毒跑得还快,毒性更大。”面对网民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情绪反应态势数据分析图,赵旭东指出,社会恐慌心理的直接受害人群除了患者和家属,还有医务人员,对医务人员尤其一线医务人员的心理支持尤为重要。

精神医学专家赵旭东教授(右一)进行心理干预健康培训 图片均由东方医院提供

面对网络上各类信息,赵旭东认为,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长时间面对大量可能传染的病人,出现心理问题是正常的,但还没有到达崩溃的地步。“这是正常的心理应激反应,不奇怪、不丢人,所有人到了重要时刻都会紧张,医务人员也一样。”心理学认为,应激反应一般分为警觉期、抵抗期、衰竭期三个时期。高效、有目的地执行任务,处理险情,是进入抵抗期的正常反应;但也有人表现为“乱忙、忙乱、情绪不稳、操作无力、无的放矢、浪费弹药等”低水平抵抗,抵抗期如何用力或者做功,直接影响第三阶段衰竭期是否一定出现或者如果出现多严重的后果。对于医务人员或者医疗队员来说,“新冠肺炎”很可能是一场持久战,如何防止衰竭期,是高应激部门人员精神卫生保健的重点任务。赵旭东强调,尤其注意那些不愿休息的工作人员,应采取强制措施,不提倡“轻伤不下火线”!

培训同期,一份《针对前去武汉支援疫情的医护人员的心理干预支持手册》也发到了国际应急医疗队队员们的手中。手册编撰者——东方医院临床心理科张露佳、孟馥更关注的是,队员们一旦到了前线,意味着全面暴露于“跨危机状态”,对于时间地点带来的角色转变,队员们是否做好了心理准备?培训现场,张露佳强调每个队员都要提高心理意识:“问问自己,如果我现在跟随队伍到了前线,我将要面临的最大困难和问题是什么?我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我如何去面对和处理?我如何去寻求有效的资源和支持?”张露佳现场辅导队员们如何相互进行心理支持,如何学会使用倾听、不评判、共情、保密等有效而又易学的心理干预方法,并一再叮嘱:“到了前线,你们就是相互的心理咨询师,一句话甚至可以达到心理干预和治疗的作用。”

早在1月25日大年初一,赵旭东教授团队牵头制定、东方医院国际应急医疗队灾难医学团队联合发布的《与2019-nCOV感染相关的心理卫生及人文关怀问题》一文,得到国内临床一线医务工作者的群发性转载,总阅读量近20万。孟馥认为:作为灾难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救援是每个应急医疗队战前集训的重要课程,可在救援实战中提高能力素质,增强队伍战斗力。要想救治病人、必先建设好自身,救援队员的心理建设相当重要。

据悉,东方医院不仅为国际应急医疗队增加心理救援的培训内容,还为已经进驻前线的工作小组配备了心理治疗师,提供在线心理支持,及时帮助一线医务人员应对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李静)

(责编:实习生、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