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病房来了精神科医生!上海率先启动心理援助“战疫”

轩召强 乔颖

2020年01月28日17:54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今天是大年初二,可我的假期提前结束了。作为一位医务工作者,我十分清楚这次的任务与自己以往参加的医疗任务大有不同,是在高度危险情况下和医学领域的新病魔搏击、抗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更需要勇气、智慧和信心……”

1月26日,写下这篇“战疫”日记的,是来自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心境障碍诊疗专家、临床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陈俊。这一天,他作为首批派驻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定点医院——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以下简称公卫临床中心)的精神科医生,走进了上海版“小汤山”的隔离病房,为患者和一线医务人员提供心理援助。两周后,他的同事将接替他继续在这里工作。

陈俊医生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供图

向隔离病房派驻精神科医生,上海行动最早

为更好地帮助患者康复并保障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上海卫生主管部门近日在组建支援公卫临床中心的专家团队中加入了精神科医生。据了解,向隔离病房派驻精神科医生,上海是行动最早的城市。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1月25日,正值大年初一,上海卫生主管部门要求在传染病诊疗机构提供心理援助的信息传到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一小时内便有7-8位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专家报名参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斗。至当晚11时,全院已有20余位专家报名请缨,其中高级职称专家就达16人。该中心疾控部门负责人蔡军副院长率先启程前往金山,与公卫临床中心相关部门进行工作对接并为个别医务人员做了心理辅导。

当天夜里,蔡军再次赶赴公卫临床中心,为一位隔离中出现精神症状的老年患者进行了专科诊疗,直到26日凌晨3点才返回单位,因为26日一早他还要陪送另一名专家,也就是写下“战疫”日记的陈俊医生进驻公卫临床中心传染病房。“这是我应该做的,精神卫生医疗工作者的职责”,蔡军说,“紧急时刻,需要医者的情怀!”

蔡军(左)和陈俊(右)两位精神科专家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门口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供图

“我内心笃定的很,我相信上海医疗同道们的专业水平”

26日上午10点,陈俊医生在蔡军的陪伴下赶到了公卫临床中心。“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这是医生的责任”,陈俊笑着说,“而且,我的妻子也正在抗击新冠肺炎,我们要共同奋斗!其实,出现情绪的紧张和焦虑是正常反应,我们会帮助大家接纳和直面自己的情绪,一起打赢这场战役。”

事实上,“大战”面前走进一线,对陈俊来说并非第一次。早在2008年,陈俊就以一封请战书如愿把自己送到了汶川抗震救灾的一线。“这一次的主动请缨让久违的慷慨激昂又回来了。但是,既往的工作经验告诉我光有激情是不够的,需要有计划、有观察、有应对。2008年在什邡时,有徐勇医生一起工作,老大哥在让我省了不少心,而这次只有我一个人。”

“到达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后,我再次感受到了紧张气氛,这就是著名的上海版‘小汤山’。不,它比小汤山更先进、更全面、服务能力更持久,是上海医疗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有人问我:去那里你怕不怕被传染?我内心笃定的很,我相信上海医疗同道们的专业水平。”第一天的日记中,陈俊这样记录下自己初抵“战场”时的真实想法。

“全副武装”的陈俊医生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供图

“再难、再险也绝不退缩,一定要战胜病魔”

进入隔离区,在经过短暂的了解适应后,陈俊就投入了一线工作。

根据陈俊的日记描述,展开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学习穿脱隔离衣,这是医务人员自我保护的重要一环,半点马虎不得。

“待我穿戴整齐,感觉自己就像航天员一样,头戴帽子,手戴手套,还有口罩和防护眼镜,身穿防护服,脚穿隔离鞋外加鞋套,工作起来很笨重,确实很艰苦。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要坚持4-8小时的工作,我立刻体会到感染科工作人员的不易,尤其是那些平日里看上去弱弱的护士们。”

当天下午,陈俊会诊了两位有些焦虑紧张的病患,在了解病史后,给予了他们支持性心理治疗和一些药物;当晚,在病房主任和护士长的支持下,辟出了一楼茶室作为医护职工的心灵减压室,并用微信二维码做了宣传海报供有需要的医护人员单独联系。

“在这里我暗暗发誓:再难、再险也绝不退缩,一定要战胜病魔!”陈俊在日记中这样写到。

据了解,接下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还将根据需要和上级统一部署,派遣相关专家参与心理援助工作,包括组建专家队伍赴武汉与前线的勇士们并肩作战,直到疫情完全控制。

(责编:实习生、金煜纯)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