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邀请有车位、占用车位、无车位的居民,以及公安、城运、城建等部门一起坐下来讨论。“把话筒交给居民,让大家敞开了讲,有啥说啥,化解矛盾的好办法就来了。”会上,大家畅所欲言,深入讨论了社区停车现状,以及可能的优化停车管理方案。经过一系列协调和努力,最终达成业主车辆收费标准随车辆数递增、外来车辆缓冲15分钟收费、亲情车辆延长免费时长等共识,形成《金桥新村四街坊机动车停车管理办法》。
多年来,两个小区的多辆机动车将这里当作停车位,导致居民每天开车回家都像是在进行一场高难度的“小路考”。对于大型消防车和救护车来说,这里更是进退不能。日子一长,居民们的抱怨声此起彼伏。面对这一情况,朱必赟和团队首先带着问题走访车主,从源头探寻问题所在,寻求化解矛盾之法。
如今的居民区建立智能停车系统,62个终端实时监测车位状态。“一屏观测”小区车位忙闲情况和具体车位,以帮助物业快速引导车辆至指定车位;但智慧治理不止于技术,居民区还通过与区中心医院党委共建对接,开辟夜间错时停车位;疏导部分小区车辆停放放于医院,实现潮汐停车,有效的缓解了排队居民的停车难问题。
近年来,电瓶车飞线充电、乱停乱放、推车上楼等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引发的火灾事故触目惊心,给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在静安区大宁路街道,辖内老式商品房众多,电瓶车保有量高。针对屡禁不止的电瓶车违规充电现象,街道会同公安、消防等多个部门,通过联合整治地下空间、改造非机动车库、改建地面简易车棚、安装智能梯控等措施,大大改善了非机动车的停车与充电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