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要聞

無論想看什麼展都有 深秋上海相約“展覽之城”

2025年11月03日09:16 |
小字號

從“偶然!激浪派!”的先鋒脈搏,到“其命惟新”的百年脈絡

深秋上海,相約“展覽之城”

■上海各類展覽如同斑斕秋葉鋪展,涵蓋經典藝術、當代實驗、生活美學、歷史紀念、科技融合等多個領域,密度高、質量優、種類全。許多人說,上海幾乎是一座“展覽之城”,無論你想看什麼展,上海都有

博物館專門為咖啡辦展?也許隻有在上海才能做到。看過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的“走!喫咖啡去——咖啡文化特展”后,網友如此評價。

從“偶然!激浪派!”的先鋒脈搏,到“其命惟新”的百年脈絡,這個秋天,上海各類展覽如同斑斕秋葉鋪展,涵蓋經典藝術、當代實驗、生活美學、歷史紀念、科技融合等多個領域,密度高、質量優、種類全。許多人說,上海幾乎是一座“展覽之城”,無論你想看什麼展,上海都有。

“生活美學”關注“小而美”

“咖啡控必沖,藏在博物館的咖啡市集太寶藏了!”這個周末,上歷博原創新展“走!喫咖啡去——咖啡文化特展”正在展出,182件展品帶領觀眾回溯咖啡的全球傳播史。從18世紀的咖啡研磨機,到民國時期上海的咖啡館卡座復原,再到現代人熟知的雀巢、星巴克等咖啡品牌,咖啡與上海的百年羈絆在此徐徐展開。更令人驚喜的是,博物館庭院化身室外“咖啡空間”,在金秋時節為市民觀眾帶來“第五屆廣場咖啡嘉年華”,近90個攤位創歷史新高,市民紛紛前來“打卡”,一邊逛市集,一邊看展,不少觀眾感慨“第一次知道咖啡有這麼多故事!”

“生活美學”是近期上海展覽的一大主題。在復星藝術中心,京都品牌“SOU·SOU”帶來中國內地的首場線下特展,展覽通過行李箱、鞋子等日常物件,傳遞“小而美”的生活哲學。素雅的紋樣、實用的設計、溫潤的材質,每一件展品都透著對生活的熱愛。特別的是,作為上海站一大亮點,品牌創始人若林剛之與團隊特別推出“SOU·SOU×香雲紗”系列。當傳統香雲紗與SOU·SOU的幾何紋樣相遇,傳統手工藝的細膩質感與年輕化色彩語言“同框”出現,既保留東方工藝的溫度,又讓設計輕鬆融入日常穿搭與社交生活,與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同頻共振。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近期推出“沒什麼好玩的!”林天苗個展,通過對日常物品的再造,引領觀眾進入更為內省的藝術世界。這是林天苗迄今規模最大的個人展覽,圍繞“身體”與“日常物品”兩大主題,集中展出40余件代表作品。其中,《i-情》(2024—2025年)和《一滴一點》(2021—2022年)是藝術家抗癌時期的作品,藥水滴落的瞬間,化成畫布上的墨點,是與病痛對抗的記錄。不少觀眾對此深有觸動,“脆弱,也是一種力量。”

多場藝術展覽聚焦“大而深”

如果說這些展覽專注“小而美”的治愈,上海美術館目前的兩場展覽則為觀眾帶來“大而深”的震撼。“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匯聚關山月、黎雄才、林風眠等350余位廣東藝術家的800余件作品,展現嶺南美術的百年風華。“這次大展,無論是作品品類還是展出規模,均是迄今廣東美術展覽之最。”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紹強說。

“巍巍者華——中國油畫學會三十年藝術展”匯聚詹建俊、靳尚誼等藝術家的經典之作,並納入青年油畫創作者的代表性作品,既描繪山河壯麗,也有捕捉生活細節的溫情表達。尤為難得的是,多件珍藏文獻與名家巨作同場亮相,讓觀眾不僅能欣賞油畫的視覺魅力,更能了解中國油畫學會三十年來“守正創新”的學術精神。

近期開幕的“偶然!激浪派!”吸引許多觀眾走入西岸美術館,這是國內首個全面、系統性梳理激浪派的大型展覽,通過蓬皮杜中心的200余件館藏真跡,完整追溯這一20世紀顛覆性、先鋒性並存的藝術流派。

劉海粟美術館的“機·智——第十八屆上海青年美術大展”則聚焦年輕一代的創作力量。大展以“人工智能技術革命”為背景,邀請青年藝術家、策展人、評論家共同參與,用繪畫、裝置、AI藝術等多種形式,表達對“百年變局”的思考。展廳裡,既有對AI技術的探索性運用,也有對人性本質的深度追問,展現出青年創作者“敢想敢試”的活力。

民生現代美術館“提視造境Promptoscape:國際人工智能藝術文獻展”聚焦AI主題的藝術創作,匯集了全球十個國家和地區的20多位AI藝術家和藝術團體的31件/組作品,涵蓋互動影像、行為表演、機器表演、藝術裝置、AI生成照片和國畫、AI交響樂、漢字藝術等。這些作品不僅僅在測試AI作為工具的極限,更打開了AI成為人類共同表達伙伴的可能性。

歷史人文類展覽帶來深刻思考

近期,“敦煌風”席卷上海。敦煌當代美術館2025年度大展“登臨出世界”以“塔”為核心線索,聯動甘肅省博物館等多家機構,依循古絲綢之路匯聚東漢至元代跨越千年的珍貴文物,以及林舒、馬良、馬伯庸等當代創作者的佳作。去年吸引30萬觀眾的“何以敦煌”展覽今秋回歸,展覽以“早中晚期依次展陳,文化藝術脈絡清晰”為特色,系統呈現莫高窟不同時期的代表性壁畫、洞窟與彩塑,讓觀眾得以“逛一次展,洞察莫高窟千年演變”。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多場歷史人文類展覽帶著厚重的情感與深刻的思考,成為緬懷過去、啟示當下的重要載體。“中國之聲 世界之光——宋慶齡與國際傳播”特展以宋慶齡的國際傳播實踐為主線,通過展示各個時期的歷史照片、書信、手稿及相關文獻資料,呈現她為反法西斯和平事業與中國解放事業奔走呼號的事跡,並梳理她對推動中外友好與世界和平事業的貢獻。“為了民族的解放與進步——革命文物中的復旦和復旦人”展出中共一大紀念館珍藏的數百件有關復旦人光輝事跡的革命文物。“豈曰無名 山河為証——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黨的隱蔽戰線主題展”,以翔實的史料與豐富的展陳,聚焦黨的隱蔽戰線在民族存亡之際的特殊使命與卓越貢獻。

這個深秋,上海的展覽用多元的內容、豐富的形式,勾勒出“展覽之城”的生動輪廓。在這裡,藝術不再是小眾的消遣,而是覆蓋全年齡段、全審美偏好的公共文化產品﹔展覽不再是單向的“觀看”,而是包含互動、體驗、思考的沉浸式參與。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阮佳雯)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