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城市日同期活動上海城博會上,看新質生產力正構建“未來城市”
“上海方案”:以人的需求為導向
10月30日至11月1日,世界城市日同期活動2025上海國際城市與建筑博覽會在上海世博展覽館舉行,一款基於“人因工程”技術的解決方案首發亮相,直擊地鐵站動線設計痛點。
通過穿戴設備捕捉眼動數據和腦電信號,系統便能“讀懂”人們在找路時的情緒變化,再根據這些真實反饋,打磨並提升AR引導系統和燈光引導系統,不僅讓未來的地鐵站導航更符合普通人的出行習慣,而且預計能讓分流決策響應速度提升30%,人員換乘效率提高10%。
城建行業邁入深度轉型期,創新動能涌現速度不減。記者在展會現場看到,新質生產力已深度融入建筑生產和城市運營當中。
“建筑業必須勇擔重任,向綠色化、工業化、數字化、智慧化方向加速邁進,以建設創新、宜居、韌性、文明、智慧的現代人民城市為目標,為全國城市高質量發展提供‘上海方案’。”展會承辦方上海市綠色建筑協會會長崔明華說。
20款建筑AI產品集中亮相
在展示現場,上海市“模塑申城”住建行業人工智能優秀案例、創新應用場景首次集中披露。
入選的國內首個建筑人工智能MaaS系統與開放服務平台“雲工大模型”,是面向行業開放的建筑人工智能產品服務平台。上線發布一年來已打造出系列智能體與智能終端產品,累計注冊用戶突破10萬人,累計使用近3000萬人次,落地工程項目超1000項。
和往年相比,今年人工智能產品的密度明顯增加,機器人隨處可見。在上海市住建行業人工智能展示區,約20款建筑人工智能產品集中亮相,深度滲透施工、拼裝、巡檢、測量、焊接、轉運等多個核心環節。它們不是跟風炒作的噱頭,而是有了實打實的落地應用,融入上海工程建設管理的全流程。
建設行業正為新技術開辟萬千應用場景。靈活穿梭的“機器狗”,只要搭載不同智能設備和控制系統,便能化身為適配各類工種的專業建筑作業者。
搭載3D相機和控制器,它成為工地實習生,有望在未來正式上崗。這款波紋管檢測機器人可以適應不同的復雜環境,避免人工帶來的安全隱患,提高檢測效率。換上噴槍與供漆系統,它又能變成粉刷高手,尤其適配特殊部位作業。如果搭載運動感知、掃描導航和自主避障模塊,它就是智能掃描機器人,在面積約7000平方米、相當於17個籃球場的商業中心走廊裡,隻用22分鐘就能完成單層全景掃描。
即便沒有靈活四肢,人工智能產品也能大顯身手。上海建工二建集團工作人員富秋實說,帶來的兩套智能基坑降水系統,雖然看似是不起眼的小箱子,卻能按預設安全水位自動啟停水泵,實時預警異常降水工況,規避深基坑施工突發安全隱患,目前已應用於浦東機場T3航站樓項目。
人工智能到底能發揮多大效能,關鍵在於匹配到真正合適的應用場景。上海市村內路橋智能體應用,則為村內路橋設施構建了專屬數字底板,通過數字化管理平台實現隱患識別、算法評估、知識決策與閉環追蹤,大幅提升巡查質量。
面向未來出行率先謀篇布局
2024年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亮相的出行方案,上海首個“AI定制需求響應式”公交平台,如今已經落地。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上海首個“AI定制需求響應式”公交平台已在奉賢試點,只要市民預約,AI大模型將自動採集附近所有乘客出行需求,並根據不同個體起始位置、到達目的地、周邊公交資源分布、運行能力及不同方案對區域整體通行效率影響,即時計算出最優接駁線路。把傳統的“人等車”變為“車等人”。
車輛的線路和發車時間根據乘客需求定制,服務范圍設定在以地鐵、片區為中心的1公裡至3公裡內。在奉賢落地之后,公交車的使用效率大幅提升,原本定點公交僅10人乘坐,引入這套系統后,乘坐人數增至50人。
當工地機器人還在讓觀眾們忍不住駐足驚嘆時,許多高科技已深度融入城市運營的細節處,滿足人們出行方面的細分需求,更添人文溫度。
“人因工程”的亮相,更凸顯了這一發展趨勢。“人因工程”的核心是“以人的需求為導向”。它通過科學解析人的生理特征與心理規律,優化相關產品、流程及環境,最終將人們模糊且難以精准描述的“不適感”,轉化為切實可行的優化方案。
隧道股份城建設計集團人因工程實驗室負責人李加悅介紹,首發亮相的基於“人因工程”技術的解決方案,如今針對日均客流超80萬人次的全球頂級交通樞紐,人民廣場地鐵站的特性,進行了量身定制。
面向未來出行,上海已率先謀篇布局。“我們在上海地面道路運營領域深耕數十年,這些成熟經驗有望延伸至低空領域。”隧道股份城建設計集團低空經濟實驗中心負責人姚子男表示。當下,低空經濟蓬勃發展,未來低空交通空間的規范化使用同樣至關重要。
在起降設施布局方面,首條商業化跨海低空航線——臨港至嵊泗低空客運航線已實現首飛,目前正計劃打通“規劃—投資—設計—建設—運營”全產業鏈條。
在低空經濟自主標准體系建設上,探索各類航空器低空起降點的建設要求,制定了上海首個《低空起降場布局指南》。在低空經濟城市綜合體規劃領域,構建起產學研用投一體化共同體,為上海、成都等地量身打造低空經濟城市綜合體規劃,相關概念方案已具雛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