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文化| 體育

《戲裡戲外》演繹梨園百年風骨 台北新劇團亮相上海

2025年10月27日17:11 |
小字號

李寶春攜台北新劇團亮相上海

《戲裡戲外》演繹梨園百年風骨

動蕩時代的北京,一個孤女被遺棄於戲班門口,被班主撫養。多年后,她長成當家旦角,洋溢的才華與如花的美貌引來紙醉金迷的誘惑。10月25日、26日,作為第二十四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參演劇目,台北新劇團新編京劇《戲裡戲外》登陸宛平劇院。

該劇以民國初年北京戲班為背景,通過一對戲班父女在時代洪流中的命運起伏,探討名利與情義的人性抉擇。編劇、導演兼主演李寶春攜手音樂劇女高音林姿吟及台北新劇團青年演員孔玥慈、李隆顯等,以跨界融合的藝術形式呈獻一場兼具傳統底蘊與現代審美的舞台盛宴。

《戲裡戲外》巧妙穿插經典老戲《打漁殺家》作為“戲中戲”,劇尾精選《劈山救母》《扈家庄》《釣金龜》《游園》《長坂坡·漢津口》等多出骨子老戲選段,通過傳統橋段的光輝映照角色的內心掙扎,引領觀眾思考:戲台上的英雄氣概,如何照亮現實人生的迷途。

《戲裡戲外》將戲曲、話劇、音樂劇與電影化表達熔於一爐。在音樂創作上,天津京劇院一級演奏家呂玉勇負責傳統唱腔編配,作曲家鐘耀光則運用好萊塢電影配樂思維創作西式音樂篇章,並首次在戲曲演出中採用電子音源模擬管弦樂團效果,既保留胡琴、鑼鼓等京劇音樂精髓,又融入現代交響樂的宏大敘事。這種突破性的音樂處理,賦予傳統唱段全新的情感張力。

在主創團隊看來,京劇需要創新,才能和21世紀接軌。使用電腦配樂的方式,不僅是對京劇傳統的一種創新嘗試,也是在電腦和音源開發日新月異的技術支持下,對京劇藝術的一次小幅度改革。利用電影配樂音源來伴奏戲曲的方式,在未來會有更多的發展和應用,帶給觀眾更加豐富多彩的戲曲體驗。

技術創新,對演員的舞台表現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舞台上要短時間內在京劇唱腔和話劇對白間轉換,不啻為一個挑戰。《戲裡戲外》安排多出戲中戲,一方面呈現“戲裡”戲班后繼的英才,一方面展現“戲外”京劇技藝的傳承,既讓觀眾看到傳統戲曲演員的真功夫,又能從劇中故事去理解梨園的理念。《戲裡戲外》2023年在台北首演時創下三場售罄佳績,吸引年輕觀眾感嘆“原來京劇可以如此震撼”,讓老戲迷在創新表達中品出傳統的醇厚。

作為《戲裡戲外》靈魂人物,李寶春出身梨園名門,祖父李桂春、父親李少春、母親侯玉蘭均為戲曲大家。他九歲習藝,十歲進北京戲劇學校,深得馬連良等名家真傳,此次創作既體現對傳統的敬畏,劇中所有戲中戲選段均嚴格遵循骨子老戲規范,又彰顯創新膽識,將京劇唱念做打與歌舞敘事有機嫁接。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諸葛漪)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