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一小區通道竟成騎手捷徑 老年居民避之不及
外賣電瓶車借道沖刺 老年居民們避之不及
浦東一小區通道竟成騎手捷徑
“車停在小區好好的,側面不知道怎麼就多了一條劃痕。問了物業,物業斷定是被外賣的電動自行車剮蹭的”……日前,浦東新區南泉北路1040弄小區居民張先生向解放日報·上觀新聞“民聲直通車”反映,稱小區北側的一條內部通道自從變成了外賣騎手送餐取餐的捷徑后,電動自行車整天在小區裡橫沖直撞,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10月22日,記者從南泉北路側進入1040弄小區,並沿著張先生所說的通道走了一圈,才明白這裡為何會成為外賣的捷徑。這條約400米的東西向通道,主體分為東西兩段。西段是南泉北路1040弄的進出通道,東段是嶗山路551弄泉東二小區的進出通道,兩個小區均將大門設於通道兩端,內部互相連通。從地理位置上看,通道不僅貫通了西側的南泉北路和東側的嶗山路,且正好位於北側張楊路、南側濰坊路的中間,東側盡頭處還連通著餐飲商戶集中的“九六廣場”。從通道穿行,相比從張楊路或濰坊路正常繞行,至少節約一半的路程。
上午10時剛過,南泉北路上的一處騎手驛站裡,騎手們正等著點餐高峰的到來,而南側不遠處的通道內,危險苗頭已顯現。通道西端南泉北路1040弄入口比鄰東昌中學南校大門口,空間狹窄,出於安全考慮,這裡僅作為行人和非機動車的進出口,4折的鐵門也隻打開了中間寬不足1米的一扇。當時,已有騎手騎著電動自行車從南泉北路上飛快地拐入1040弄小區入口外側的通道,穿過用於阻攔機動車的路障,再“精准”地穿過狹窄的鐵門,進入小區通道。雖然進進出出的小區居民不少,但他們並不會減速。
隨著點餐高峰的到來,鐵門處愈發忙碌。密集的時候,六七輛外賣電動自行車排著隊,一路按著喇叭,魚貫駛入或駛出通道。見到這個架勢,居民們尤其是老人只能先行躲在幾扇沒開的鐵門背后。進入通道內,看到眼前是條柏油路直道,外賣電動自行車更是擰足了電門,開得飛快。電動自行車在車輛和人流間穿梭,為了躲避行人擦著兩旁的車便一點不奇怪了。
記者在通道兩端長時間蹲守發現,絕大多數駛入通道的外賣車輛均是“借道而行”,且主要是來往九六廣場取餐送餐。記者攔住多名騎手詢問,不少騎手坦陳,這條捷徑在附近的騎手圈子裡知曉度很高。
如何分辨進小區送外賣的車輛和走捷徑的車輛,並加以限制?記者找到泉東第二居委會,南泉北路1040弄和嶗山路5510弄均屬泉東第二居委會的管轄范圍。居委會的工作人員稱,此前因為北側的張楊路沒有非機動車道,外賣車輛從通道借道的現象由來已久。但張楊路已於兩年前在人行道區域劃設出非機動車道,騎手們取餐送餐完全不需要從小區借道,“不能因為這邊近就非得從這邊走”。居委會稱早年曾想對通道進行改造適當封閉,但是存在阻力。
阻力主要來自通道的性質:通道盡管看起來在小區大門內部,但實際上在小區紅線之外,屬於“街坊道路”。居委會也曾考慮通過安裝減速帶的方式來降低安全隱患,但又擔心夜間照明不佳會絆倒老人,因而改造一事就擱置了。
“目前有兩種備選方案。一是將通道西端南泉北路1040弄的鐵門改成只能人行進出的旋轉門,電動自行車只能由通道東端嶗山路551弄進出。這個措施比較徹底,但會影響到一些業主的正常出行,比如推嬰兒車、輪椅的業主﹔二是在鐵門上加裝門禁,居民刷卡進出,正常外賣則從東端嶗山路551弄進出。但老小區人員復雜,管理鬆散,門禁能否長久發揮作用仍是未知數。”兩種方案各有優劣,居委會稱接下來會協調業委會在南泉北路1040弄和嶗山路551弄兩個小區的業主間開展征詢,由業主選擇最終的改造方案。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毛錦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