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要聞

要素“一站匯聚” 普陀區聚焦沿滬寧產業創新帶

2025年10月27日09:00 |
小字號

創新要素“一站匯聚”與“線上速配”

普陀區打造沿滬寧產業創新帶“引力場、智匯源、孵化器和服務中心”

10月26日,2025世界城市日系列活動暨沿滬寧城市科技和產業協同創新日活動在上海市普陀區舉行,聚焦“沿滬寧城市間科技和產業協同創新”的主題,共話創新、共商合作,既是響應世界城市日“創新發展,共建以人為本的智慧城市”主題,更是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具體行動。

作為貫通長三角的經濟大動脈和“金邊”,沿滬寧產業創新帶是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沿線9市(上海、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南通、揚州、鎮江、泰州)2024年GDP總量突破15.9萬億元,佔全國經濟總量11.8%,佔長三角經濟總量48%,高新技術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上市科技公司集聚。

今年2月以來,普陀發揮區位優勢,主動服務沿滬寧產業創新帶,為上海深化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貢獻力量。努力打造沿滬寧產業創新帶的“引力場、智匯源、孵化器和服務中心”。

當天,發布了沿滬寧產業創新帶建設一系列標志性成果。一批聚焦前沿領域的創新聯合體正式亮相,“沿滬寧協同創新集市”在線平台、技術經理人聯盟以及首批2.3億元的“沿滬寧城市技術需求聯合發榜”也同步發布。這是沿滬寧協同創新從藍圖走向實踐、從單點突破邁向體系化推進的關鍵一步。

記者了解到,首批發布的創新聯合體,覆蓋生物醫藥、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領域,是沿滬寧產業創新帶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的重要體現。這些聯合體以市場為導向,由龍頭企業或頂尖機構牽頭,聯合產業鏈上下游及高校院所,致力於解決一批“卡脖子”難題,共同提升區域產業鏈的安全與韌性。

比如,普陀區作為沿滬寧產業創新帶的重要節點,推出兩個具有代表性的創新聯合體。“聚烯烴先進材料聯合創新體”依托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蘇州、無錫、南通等城市企業,共同攻堅高端聚烯烴“卡脖子”技術,保障我國聚烯烴產業鏈安全與韌性。“菲數中國創新聯合體”則依托菲爾茲數學科學研究院,面向沿滬寧區域打造“數學+AI”的創新平台。

南京的“長三角抗微生物感染藥物研究創新聯合體”匯聚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等頂尖醫療機構,聚焦抗微生物感染藥物研發,計劃用三到五年時間開發抗耐藥感染防治創新藥。蘇州的“大尺寸無銀電池全鏈技術及裝備創新聯合體”聯合同濟大學等機構,致力於攻克大尺寸電池片高速高精度作業控制技術等“卡脖子”技術,推動光伏產業技術升級。

正式發布的“沿滬寧協同創新集市”在線平台,集成六大核心功能:政策信息發布、科創資源共享、技術供需對接、科技金融對接、科技人才交流與合作成果展示,實現創新要素的“一站匯聚”與“線上速配”,推動沿滬寧城市技術方與需求方有效鏈接、便捷可及。

普陀區科委副主任靳文娟介紹,該平台試運行三個月以來,已累計征集有效需求553條,涵蓋技術對接與融資等多方面。其中包括,華東電力設計院和南京工業大學通過平台,共同承接了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的“風光火儲蓄運”一體化項目。截至目前,首批已有30個項目成功揭榜並達成合作,簽約金額超過1600萬元。

沿滬寧技術經理人聯盟,首批則匯聚來自沿滬寧各個城市的74名技術經理人,將作為“科技紅娘”深入一線,推動技術交流與聯合攻關。普陀區將聯合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開展專業培訓,以“精准滴灌”的方式推動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破解轉化“最初一公裡”的難題。

首屆沿滬寧創新成果展示交易會同步舉辦,吸引沿滬寧及周邊地區50余家企業、1000余人次參與。當天,上海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與江蘇某汽車零部件企業就“機器人技術成果轉化服務”達成技術轉讓合作意向,估值達800余萬元,成為交易會首單。上海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鄭軍奇告訴記者:“這次技術成果轉讓,是基於我們近幾年在機器人共性技術領域的研發積累,合作的這家企業正計劃向機器人行業拓展。”

此外,上海銀行、江蘇銀行正式發布“沿滬寧產業創新貸”,面向多領域,首期精准錨定“數智健康”產業賽道,為沿滬寧企業提供覆蓋研發、生產、物流、銷售等全流程的定制化金融支持。

當天,沿滬寧八市一區及合肥、馬鞍山、滁州三個協同創新觀察員城市,共同啟動“沿滬寧協同創新三年行動倡議”,推動城市合作、產業創新的協同路、創新路進一步延伸。

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吳偉,江蘇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馬欣出席活動。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周楠)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