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一部無障礙出租車為啥這麼難?
市人大代表建議出台支持政策,完善運營補貼機制,惠及更多有需要的市民
“坐輪椅在街頭打車,真的好難!”一周前的一個傍晚,劉先生推著剛看完病的妻子走出骨科醫院,接連叫了三部網約車、一部巡游出租車,都因輪椅被拒載。最終,他們勉強叫到一輛豪華專車,才得以回家。
像劉先生這樣的情形,可以通過提前預約無障礙出租車來解決。但在現實中,即便提前一天預約,也未必能保証有車可派。
“除了殘障人群,上海還有不少坐輪椅的老人、孕婦、術后患者都需要無障礙出行服務。”市人大代表盧羿建議相關部門出台針對性支持政策,通過擴大服務覆蓋人群、完善運營補貼機制等方式,讓無障礙出租車能惠及更多有需要的市民。
普通用戶預約困難
“我爺爺去醫院復診,去的時候有順路車送,回來時沒車了,只能嘗試打車。結果一連打了三輛,司機一看到輪椅,全都拒載。沒辦法,最后只能推著輪椅,硬生生走了三公裡才到家。”小葛無奈地說。
許女士也有類似的經歷。她家裡老人依靠輪椅代步,無法自行行走,自家車后備廂又放不下輪椅,出門只能叫出租車。“那天臨時叫車,根本叫不到,最后叫了一輛貨拉拉才解決。”
浦東居民章小姐曾在多個打車平台上尋找解決辦法,“試過滴滴、高德,都沒用,最后是在曹操出行上叫到了一部無障礙車,且至少要提前半天預約”。
“我希望無障礙出租車不挑人也不挑証,只要坐輪椅都能預約。”一位網友直言,上海的無障礙出租車看上去不錯,但離“好用”還有距離。“無障礙出租車的價格比普通出租車稍高,倒不是特別貴,但真正的問題是,就算能提前預約,也不保証有車、不保証時段。”
部分市民還有更糟糕的體驗。“我提前一天預約了無障礙出租車,但我不屬於特定人群,結果臨出發前突然通知我被取消了,真的很崩潰。”這位女士最終只能訂了一輛寬敞的專車,才把父親從醫院送回家。
記者了解到,無障礙出租車在上海並非新鮮事物。強生出租早在2014年就先后引進了英倫TX-4、尼桑NV200兩款無障礙出租車,主要服務於市殘聯核定的下肢重度殘疾人群,即被納入強生出租調度系統“白名單”的用戶,約3900人。他們在撥打叫車電話時享有優先派車權。截至目前,累計調度無障礙出租車近5萬輛次,其中為“白名單”用戶提供用車超3萬輛次。
而對於老人、孕婦或臨時受傷的輪椅使用者來說,能否順利預約,要看當天訂單情況,有時能預約到,多數情況是被排到后面幾天且不能保証。這些用戶大多通過客服熱線62580000、“62580”叫車App及小程序預約,運營方建議行動不便的市民至少提前一天預約。
一天下午4時許,記者嘗試撥打62580000熱線,發現並沒有設置“無障礙出租車”的專屬選項。在轉接人工服務后,工作人員首先詢問是否為“白名單”用戶,並告知如果不在名單內,第二天的車已經很難預約,最早只能約到后天的車。
“顯然,目前的無障礙出租車還無法完全滿足市民的需求,特別是在遇到緊急情況時,臨時想叫到一輛無障礙出租車,難度非常大。”盧羿表示。
司機接單意願不高
事實上,強生出租在無障礙運營方面已經做了不少改進。去年11月1日起,新一批英倫LEVC TX5車型作為無障礙出租車在上海街頭投入使用。
這個車型外觀涂裝“吉祥黃”,起步費19元,每公裡3元,常規狀態下可坐6人,運載輪椅人士時可收起部分座椅。該車採用前后門對開式設計,特殊乘客可不用上下輪椅,在駕駛員輔助下直接推入車廂乘坐。
不少市民在街頭見到這款英倫風格的“老爺車”都覺得很酷,部分乘客也已親身體驗。“有一個踏板可以放下來,輪椅直接推上去,車內空間很大,司機也很熱心,幫忙推輪椅上上下下,開車比較穩。”幾天前,張先生推著坐輪椅的母親體驗了一把“老爺車”,不到3公裡的路程花費40元,他挺滿意。
“目前全市僅有50輛,數量還遠遠不夠。”盧羿表示,新車型的投入使用讓更多市民體驗到無障礙出行的便利,不過“僧多粥少”的局面依然存在,預約難問題仍未解決。
數據顯示,因無障礙車型單車採購成本高,特殊人群服務要求高且耗時較長,無障礙出租車日均營收和小時營收均低於公司整體車輛30%以上,日均車次低於公司整體車輛40%以上,駕駛員收入明顯低於正常出租車駕駛員水平。以2024年數據為參考測算,企業無障礙單車月均虧損將達到7037元,按投運100輛測算,年虧損將達844.44萬元。
“在網約車的沖擊下,更加無人願意駕駛無障礙出租車,無障礙出行業務量持續下降,企業經營壓力較大,可持續發展的驅動力不足。”盧羿表示,上海推行無障礙出租車已有十多年,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在為特殊人群提供便捷出行服務的同時,也因其服務對象的特殊性而面臨業務虧損、駕駛員收入偏低等現實困境,發展遭遇瓶頸。比如最初推出的200輛無障礙出租車,隨著故障率上升、常規的車輛報廢以及部分司機的離開,數量大幅減少。
記者採訪了多位出租車駕駛員,他們大多對承接無障礙訂單意願不高。一位的哥表示,接單后通常需提前一小時准備,無法接遠距離訂單。服務過程中,駕駛員需拆裝輔助設備、協助乘客上下車,全程可能多花20分鐘。
“不少都是短途單,有時候服務乘客上下車的時間比開車的時間還長,性價比確實不高。”一位的哥坦言,這類服務有時候訂單爆滿,有時候卻可能一天也接不到幾個預約電話,而且大部分都是就醫需求的單子,醫院門前停車也很不方便。
一些司機告訴記者,在接送用戶時,特殊人群上下車動作慢,停泊時間也相對較長。而受本市交通組織及道路管控限制,臨時停泊經常遇到困難。“有一次我在高鐵站接一位輪椅大叔,只能夾在一堆普通出租車中間排隊,費時費力。”
耗時長、客單散、停泊難,這些因素均影響了駕駛員的接單積極性,企業也面臨較高的補貼壓力。盧羿認為,即使現在更換了最新一代的英倫老爺車,如果沒有進一步的支持政策,也不一定能夠從根本上解決運營難題。
為此,盧羿建議,通過政府政策或專項基金支持,對承接此類業務的駕駛員給予激勵,並對無障礙車型採購、配套設施加裝、后期運維及相關承運企業予以補貼扶持,同時在機場、高鐵站、碼頭、醫院、社區服務站等公共區域設立無障礙出租車專用停靠車位。
如何覆蓋更多人群
無障礙出租車的運營之困,全國各地都不同程度存在。
當前,各地對無障礙出租車運營企業的支持政策不盡相同,例如《廣州市無障礙出租汽車專項補貼資金實施工作方案》明確,2023年至2027年期間,每年對上一年度的無障礙出租汽車服務保障企業進行補貼,年度補貼預算總額為114萬元。深圳無障礙出租車的優先服務對象是深圳市的殘障人士、老年人、孕婦、病患者等行動不便、需借助輪椅出行的特殊人群。深圳除了對出租車公司的無障礙巡游車服務予以補貼外,還通過殘聯系統向承運駕駛員發放愛心激勵金。激勵標准分為兩類:第一類訂單每單60元,第二類訂單每單70元,按月結算發放。
有網友對比各地無障礙出租車服務后,認為深圳在這方面做得較好。“深圳的無障礙車數量多,只要不是惡劣天氣或傳統節假日,基本都能預約到,且收費和普通出租車一樣。”曾親身體驗過的劉先生說,“不到3公裡的路程,車費才10多元,而司機實際可以收到70多元,這樣他們接單的積極性自然就高了。”
“除了殘障人士等重點群體,無障礙出租車應該覆蓋更多有需求的人群。”盧羿認為,可以借鑒其他省市的經驗,通過完善頂層設計來破題。
數據顯示,人在一生中平均約有15%的時間處於行動受限狀態:嬰幼兒時期需乘坐嬰兒車,青壯年時期可能因骨折、受傷或孕晚期等面臨行動不便,老年階段則有不少人需依靠輪椅出行。“每個人都有需要無障礙出行的特殊時刻。”盧羿強調,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社會對無障礙出租車的需求正持續擴大,這已成為銀發經濟背景下出行場景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盧羿建議,在堅持公益屬性的同時引入市場化機制,比如在保障基礎服務的前提下,允許企業針對無障礙服務設立合理溢價區間或推出差異化服務套餐,讓服務價值在市場中得到更好體現。同時,可鼓勵網約車平台開設“無障礙出行”服務專區,通過算法傾斜、流量支持等方式提升接單效率,引導更多社會車輛參與服務供給。
承辦部門作出回應
目前,強生出租首批50輛新型無障礙出租車投放運營。市交通委表示,將根據市場需求情況,持續加大新車型的投放。
市交通委表示,將協調行業網絡預約平台,把無障礙出行預約服務接入平台服務選項,通過流量為無障礙出租汽車賦能。同時,協調平台企業對無障礙出租車等社會公益保障服務給予降低信息服務費的優惠,提高駕駛員接單率和營收。
“我們鼓勵網約車平台企業積極參與。”市交通委表示。目前,曹操出行設有無障礙出行服務品牌。今年5月23日,曹操出行與強生出租聯合舉辦“共助朝夕·讓愛無礙”神奇之旅公益行暨多功能車上線發布活動,通過平台流量賦能巡游車企業。在曹操出行平台試點成熟的基礎上,市交通委將協調行業頭部平台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接入無障礙出租車,加強無障礙保障服務平台露出,並對相關保障服務在信息服務費方面給予優惠。
同時,市交通委將指導出租汽車行業協會及行業工會,在出租車駕駛員服務明星評選、創先爭優評定等方面,對無障礙出租汽車駕駛員給予一定傾斜。
為避免駕駛員長時間排隊等候,虹橋機場目前已為無障礙出租汽車開辟專用通道。市交通委表示,已協調浦東機場參照虹橋機場模式,與強生出租溝通研究設置無障礙出租車上客點的可行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