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樂詮釋上海精神 交響作品《繁花》10月首演

90歲仍在創作,用音樂詮釋上海精神
陳鋼新作《繁花》10月首演
“陳鋼啊,你現在才90歲,繼續給我們寫小提琴作品啊!”在作曲家陳鋼90歲生日之際,他的老朋友、小提琴演奏家俞麗拿隔空喊話。1959年,18歲的俞麗拿首演了陳鋼和何佔豪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從此,琴弦上的蝴蝶飛向世界各地,深入人心。
沒想到,90歲的陳鋼真的還在創作。昨天下午,在黃浦江邊的世界會客廳,陳鋼在“克勒門文化沙龍”宣布,他的最新作品《交響序曲——繁花》將於10月3日在上音歌劇院首演。這場“繁花2025——陳鋼交響作品音樂會”將由張亮執棒上海愛樂,是陳鋼創作生涯的一次“深情回眸”。
“如果用音樂詮釋上海精神,會是怎樣的旋律?”陳鋼給出他醞釀六十年的答案。陳鋼的學生舒樂用鋼琴奏響《繁花》片段,靈動旋律中既有中西合璧的先鋒特質,又飽含上海的煙火氣息。
“這是最新作品,也是最舊的作品。”陳鋼的話語裡藏著一段跨越一個甲子的創作往事。上世紀六十年代,尚是上海音樂學院學生的他為一部喜劇電影創作配樂,為契合畫面,他大膽融合中國戲曲、民歌與西方現代作曲技巧。這段充滿動感的旋律在他心中埋下了種子。多年后,電視劇《繁花》的熱播讓陳鋼靈光乍現:“上海那麼繁華、開放、永不停歇,當年那段沒有問世的旋律和節奏,用來象征上海的精神不是恰如其分嗎?”在畫家陳逸鳴的鼓勵下,陳鋼下定決心,創作一部獻給上海的“繁花”。
“王家衛的《繁花》是他記憶中的上海,而我的《繁花》是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上海。”陳鋼坦言,作品以當年的旋律為起點,用滾動向前的節奏象征上海的都市活力﹔中段引入父親陳歌辛的《恭喜恭喜》,融入《夢中人》章節,勾勒百年上海的苦難與堅韌﹔終章則指向城市的未來。於是,經過六十年歲月的洗練與積澱,深藏多年的音樂靈感終於譜就一曲新時代的“繁花”。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吳桐 實習生 馬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