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家匯書院舉辦“尋光之夜”書院嘉年華

書香光影間看到閱讀的“姿態”
徐家匯書院舉辦“尋光之夜”書院嘉年華
昨天18時30分,本該在周一閉館的徐家匯書院燈火通明。千余位讀者化身為“尋光者”,圖書館服務台則變身票務處,讀者手持活動地圖和定制電影票根,開啟了一場探索與發現的旅程。昨天,以“書香光影 閱讀的姿態”為主題,“尋光之夜”書院嘉年華在上海書展期間舉行。
“今年是中國電影誕生120周年,我們把徐家匯書院打造成了一個閱讀嘉年華的空間,每位市民游客走進書院,就沉浸式地走進了中國電影的發展歷程。”徐匯區圖書館館長房芸芳說。
走進徐家匯書院,一樓中庭的長桌上,“拾光匯影——紀念中國電影誕生120周年特展”復現了一條影視長河,呈現了徐匯的電影公司、電影人物的歷史以及與電影有關的建筑故事。當晚,徐家匯書院的每個區域都精心布置了與電影相關的互動體驗,令人仿佛置身於一個光影交織的世界,每位參與者既是觀眾也是演員,既是讀者也是作者。各個樓層之間以《大鬧天宮》《好東西》《郵緣》《聶耳》四部具有徐匯元素的電影進行串聯,還設置了“電影可描摹”場景打卡、電影街區地圖以及邂逅電影NPC等環節。
在徐匯區五原路居住時,“三毛之父”張樂平創作了大量以“三毛”為主角的漫畫,其作品《三毛流浪記》《三毛學生意》《三毛從軍記》等相繼被搬上銀幕。到今年,“三毛”已經90歲了。當晚,書院一樓的少兒館變身“三毛”主題空間,放風箏、抱著書的“三毛”走到小朋友的身邊。除了書籍,現場還有以“三毛”漫畫形象創作的周邊。張樂平之子張慰軍也來到現場,為新一代小讀者講述“三毛”漫畫創作背后的故事。張慰軍說,“‘三毛’的故事被多次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和動畫。這次活動將電影與閱讀結合在一起,能夠讓大家更多地發揮想象力。”
今年是徐家匯書院第三年舉辦“尋光之夜”活動。房芸芳說:“在夜晚,大家總說徐家匯書院像‘月光寶盒’一樣發出閱讀的光芒,這才有了今年的活動主題,希望借此讓讀者看到閱讀的多種可能性。”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張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