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要聞

滬上花鳥市場煥新 “回歸”中心城區會成趨勢嗎

2025年08月19日09:02 |
小字號

“蔚冉生長”花鳥市開業3個月帶動消費,嵐靈花鳥市場開業22年人氣依然旺

花鳥市場煥新“回歸”中心城區會成趨勢嗎

“蔚冉生長”花鳥市辟出供消費者休憩的室外空間。記者 董天曄 攝

“蔚冉生長”花鳥市辟出供消費者休憩的室外空間。記者 董天曄 攝

中午時分,瑞虹天地月亮灣,在“蔚冉生長”花鳥市裡,白領李艷利用午休時間特意來逛逛,並在BLOOMMANOR花植設計工作室挑選了一盆日本進口的迷你蝴蝶蘭。“漸變的藍紫色很獨特,放在辦公室裡很有調性。”

不遠處,MDA海洋設計水族店老板陳一鳴正在給一位中學生講解桌面珊瑚缸的養護秘訣。“我們創新了懶人護理方法,智能光照、控溫,可以養殖珊瑚、海星、水母等,相當於把海洋裝進方寸之間。按照魚缸的大小,價格從數百元至數千元不等。”

“蔚冉生長”花鳥市在月亮灣開業三個月以來,為傳統商業體帶來全新思路——與自然為媒,煥新傳統花鳥市場基因與商業體業態,也帶來更多的人氣與消費。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7月,月亮灣的客流與銷售額均同比增長40%—50%。

大約距離“蔚冉生長”花鳥市三公裡外,嵐靈花鳥市場呈現出另一種傳統景觀:遛鳥的老人搖著蒲扇走過鳴虫攤,蟋蟀罐裡傳出清脆的鳴叫。這裡開業22年來人氣依然旺,年營業額超過5000萬元。

近年來,曾經承載老上海記憶的江陰路、曹家渡、萬商等花鳥市場,逐漸淡出中心城區。在城市更新的語境下,“蔚冉生長”花鳥市的全新探索,以及嵐靈花鳥市場的持續人氣,是否意味著通過重塑這類傳統業態,花鳥市場回到上海中心城區會成為一種新趨勢?

“家門口的植物園”

“蔚冉生長”花鳥市最大的優勢是環境優雅,不僅是購物場所,更是融合自然體驗、生活方式和社區互動的復合型商業空間

對於老上海來說,花鳥市場是獨特的城市記憶:淘魚買花、遛鳥逗寵,它們不僅是交易場所,更是社交和休閑的空間,充滿生活氣息和煙火味。

2020年8月1日,有著20年歷史、被稱為“全上海地理位置最好的花鳥市場”——萬商花鳥市場正式關停。

花鳥市場的消失,主要是由於城市發展的需要。一方面,中心城區土地資源日益緊張,花鳥市場佔地面積較大,且往往位於城市核心區域,不符合城市規劃的要求﹔另一方面,傳統花鳥市場存在一些管理難題,如寵物異味及噪聲擾民、環境衛生臟亂差等,與城市的高品質發展目標不符。

不過,“蔚冉生長”花鳥市,正以全新的面貌回歸。

與傳統花鳥市場不同,它最大的優勢是環境優雅,不僅是一個購物場所,更是一個融合自然體驗、生活方式和社區互動的復合型商業空間。

當“蔚冉生長”花鳥市相關負責人在籌備期找到水族店老板陳一鳴,告訴他“這個花鳥市場將回歸市中心”時,陳一鳴感覺一下子被“戳中”了。

“當前市區缺乏大型室內花鳥市場,環境舒適優雅的更少,這個項目的新穎性與我們的經營理念十分契合。”陳一鳴說,“我們主打微型海洋生態缸,主推套餐3299元/套,目前銷量不錯,受到周邊親子家庭的歡迎。”

BLOOMMANOR花植設計工作室成立近八年,此前以線上工作室形式運營,專注定制花卉禮品及企業端合作。進入“蔚冉生長”花鳥市,首次嘗試線下實體經營。

負責人吳臻珍告訴記者:“和傳統鮮花銷售不同,我們工作室更強調設計感。線下面對顧客,我們經常提供養護咨詢,也得到很多反饋,清楚哪種花、哪種設計受歡迎,增強了客戶的黏性,也促進了二次消費。”

對於線下店的開支,她測算了綜合成本:“‘蔚冉生長’花鳥市對商戶租金比較優惠,並通過節日策劃、品牌宣傳等多種方式為商戶賦能,這是我們看中的。”記者看到,“蔚冉生長”花鳥市近期推出“自然夏校”系列工作坊,不少商戶參與其中。最近一期《花藝編輯室——立體絲帶花卉刺繡課》,消費者花178元就可參加,很受歡迎。

一位90后蘇小姐告訴記者,自己在瑞虹月亮灣附近上班,壓力大的時候,就會來“蔚冉生長”花鳥市逛一逛,看到清新的花卉綠植和小魚小動物,感覺很解壓,就像“家門口的植物園”。一位住在瑞虹新城的老爺叔則表示:“這裡挺好,以后能增加一些昆虫就更好了。”

眼下,“下班順路買束花”“放學了來觀察爬寵”已經成為許多周邊居民的日常。運營數據還顯示,超三成客戶來自虹口、楊浦之外,其中不乏專程從閔行、鬆江等地趕來的消費者。

顯然,這種創新的模式順應當下人們追求鬆弛感與情緒價值,也符合都市人對自然生活的向往、年輕家庭寓教於樂的需求,讓花鳥市場成為平衡快節奏生活的“治愈綠洲”。

“天時、地利、人和”

花鳥市與寵物、健身美體、文化娛樂、餐飲業態自然呼應,形成獨特的“療愈”經濟,吸引不同年齡、向往自然的客人

“蔚冉生長”花鳥市的不少商戶介紹,開業三個月來,幾乎每天都有全國各地前來咨詢的人,希望復制這個模式,將其推廣到其他地方。

那麼,復制難嗎?記者採訪發現其中還是有不少竅門的。

第一,需要適配的自然場地。瑞虹天地月亮灣2017年建成時,7萬平方米都採用半開放式設計,強化綠化覆蓋率和雨天動線,目前正向主打“文化娛樂+夜經濟+都市綠洲+潮流先鋒”轉型。

因此,當瑞安新天地去年在新天地嘗試花市快閃獲得成功后,月亮灣將原先一個國際運動品牌租用的二層樓騰出,結合室外場景,打造成常設的花鳥市。設計中特別考慮入口通風、落地窗、配置植物晒架等。

第二,需要強大的商業運營能力。瑞安新天地高級商業總監雷艷卿介紹,項目底層的商業邏輯,就是把生活方式和體驗做到極致。

在月亮灣,通過場景營造、品牌化運營、節慶活動與興趣社群等多元方式,為“蔚冉生長”花鳥市小微從業者注入持續的商業動力,也讓花鳥市成為城市公共生活的情感紐帶。比如,與獨立藝術書店聯合打造植物圖書角﹔聯合小紅書旗下內容品牌雜志,打造“自然牆”﹔消費者通過線上小程序能享受“植物線上問診”服務。

在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中華傳統節日,月亮灣會舉辦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市集,花鳥市商戶都參與其中,將365天常設室內市場、周末花市與大型節日IP融合。室內共享空間不定期舉辦植友會、微景觀DIY工坊、生態科普等活動,吸引不同年齡層市民參與,也為社區居民和企業提供上門服務。

第三,需要周邊強大的客群支持。周邊有瑞虹新城11期住宅,與月亮灣相連的太陽宮、星星堂、瑞虹坊等商場、寫字樓,具備可觀的消費能力。

在月亮灣,花鳥市與寵物、健身美體、文化娛樂、餐飲業態自然呼應,形成獨特的“療愈”經濟,吸引不同年齡、向往自然的客人。

“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花鳥魚虫是精神剛需”

嵐靈花鳥市場是目前上海中心城區最大的花鳥市場,見証了花鳥魚虫市場的逐步繁榮,撐起全年齡段的情緒價值與興趣消費

距“蔚冉生長”花鳥市三公裡的嵐靈花鳥市場,是目前上海中心城區最大的花鳥市場,佔地43畝、建筑面積超2.3萬平方米。近千家商戶,涵蓋花鳥、魚虫、寵物、文玩等全品類,撐起男女老少全年齡段的情緒價值與興趣消費。

到了周末,這裡的客流超萬人次,停車場地總是不夠用,排著隊的車在大門口等候。隨處可見閑逛的一家三口、順手買盆鮮花的女子、在鳥籠和蟈蟈籠前把玩的老爺叔、蹲在地上逗弄小烏龜的孩子……“整體經營狀況不錯。”嵐靈花鳥市場經理葉正茂說,“一般夏天是淡季,到了春秋季比較涼爽的時候,人氣更旺。一些賣花的商戶,一個春節營業額就可以達到三四十萬元。”

呈浩水族負責人高君告訴記者,之所以搬入嵐靈花鳥市場,就是看中這裡的人氣和規模,現在整體生意還可以。呈浩水族主要銷售各類熱帶魚,其中發財魚、七彩神仙魚等都很受歡迎。常見的熱帶魚單價約20元,也有的在六七十元左右。

一家在嵐靈花鳥市場經營20年的店主則表示,相比前幾年,現在生意難做了。“我們經營各種鳥類、鳴虫,定價較低。總體看的人多,買的人較少。”

一家在嵐靈花鳥市場經營了十幾年的花店老板也告訴記者,此前曾在其他地方開過幾個分店,現在隻留下這一家,目前可以維持正常運營。

不過,在嵐靈花鳥市場的聚奇城三樓,記者看到超乎想象的熱鬧場景——這裡正在進行蟋蟀文化節,來自全國各地的100多家蟋蟀商家一字排開,到處都是戴著頭燈、手上捧著蟋蟀罐把玩的老爺叔。

來自山東的蟋蟀商家周起告訴記者,自己從事蟋蟀捕撈及銷售超過20年,每年7月底至10月為集中作業期,年捕撈蟋蟀約4萬隻,分批次運到上海。“因為上海喜歡蟋蟀的人多,基本都是老爺叔,消費能力也強,很多人都是我多年的回頭客、虫友。”

在葉正茂看來,嵐靈花鳥市場走過22年,見証了花鳥魚虫市場的逐步繁榮。“在不少人心目中,花鳥魚虫也是精神剛需。未來我們也會持續進行環境美化提升。”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周楠)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