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余年》《天香》……文學IP改編爆款蓄勢待發

《慶余年》《天香》《諾曼底公寓》……
文學IP改編爆款蓄勢待發
剛剛結束世界首演的上海芭蕾舞團原創芭蕾舞劇《百合花》今天亮相北京國家大劇院。這部改編自茹志鵑同名短篇小說的芭蕾舞劇,是上海文學IP轉化為舞台作品的最新呈現。
昨天,“文學IP 戲劇重構——IP改編在舞台與影視領域的實踐研討”活動在上海作協大廳舉辦,一線主創、專家學者從《百合花》《諾曼底公寓》《慶余年》三部處於不同制作階段的作品出發,探討文學的戲劇影視轉化路徑、趨勢,並提出建議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
由文學IP轉化的戲劇、影視作品,爆款頻出。從《甄嬛傳》《慶余年》到《繁花》《千裡江山圖》《城中之城》,文學IP成為戲劇、影視創新題材的重要來源。“向文學借力,是影視、舞台作品的底氣。”評論家方佳駿說,談及文學IP,人們往往會發出這樣的疑問,“這部作品太復雜,能改嗎”又或是“這部作品太簡單,能改嗎”?5000字篇幅的《百合花》就面臨過這樣的情況。“舞劇《百合花》証明,文學IP改編的關鍵還是在於是否把握住了原著的內核。”他提到,當下一些改編只是借用文學作品的故事框架甚至僅僅是熱門IP的角色名字,這樣的速成式改編注定不會成功。
“好的文學作品給影視劇創作最大的滋養在於生活質感與歲月顆粒。”SMG影視辦二級導演韓笑介紹,除了王安憶編劇的《百合花》綻放在舞台上,她編劇的另一部作品《天香》也將亮相電視熒屏,作品以明代末年鬆江府申氏家族三代女性的經歷為敘事主線,講述了家族對顧繡技藝的傳承,通過女性群像展現晚明上海地區的社會變遷與文化傳承。
小說《諾曼底公寓》由上海作協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高淵創作。諾曼底公寓即如今的武康大樓,作品以公寓看門人周鼎的成長經歷為主線,由一樁懸疑案展開,寫出了“小空間裡的大風雲”。這部作品的舞台劇和影視劇開發都在緊鑼密鼓進行。“關於武康大樓的非虛構寫作很多,但虛構小說還沒有。”高淵說,他曾與作家陳丹燕交流,武康大樓是何時火起來的。“陳丹燕說,十多年前的一天,她發現這個路口聚集了很多人,統統抬頭往上看,第一反應是著火了?”這個不平常的現象正是武康大樓迅速成為上海文旅地標的前兆,高淵也正是在一次開車路過這個路口時因樓外洶涌的人潮而產生寫一寫樓裡故事的想法。
這個屬於上海的故事,引起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尚世影業的興趣。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總經理張惠慶、尚世影業研發評估中心負責人馮婷分別從話劇版《諾曼底公寓》和影視劇版《諾曼底公寓》推進情況切入,探討文學作品在戲劇、影視改編過程中的不同側重點。
爆款網絡小說《慶余年》催生同名熱劇,如今,它又將在舞台上華麗轉身。越劇表演藝術家趙志剛提到,兩年前,他正是在上海市劇本創作中心組織的文學IP推介活動中與版權方閱文集團一拍即合,簽訂全戲曲改編協議,《慶余年》舞台劇計劃今年下半年首演。“文學IP是戲曲創新的富礦,而戲曲獨特的美學能賦予文學IP新的生命力。”
“文學基因是影視戲劇創作的源頭活水,文學與戲劇影視的‘雙向奔赴’,既激活了文本的生命力,又增添了新的表現方式,更讓城市精神有了鮮活的載體和更為形象的說服力。”上海作協黨組書記馬文運說,上海作協定期舉辦文學版權推薦、作品孵化研討等活動,利用上海文學影視創投沙龍、IP改編推介等活動平台,打通作家、編劇、制片方的對接渠道,進一步促進文學IP向舞台、影視領域深度轉化,提高文學IP戲劇重構的成功率。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施晨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