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算力與電力如何“共舞”?這份報告詳解AI時代能源優化路徑

2025年07月28日14:38 | 來源:東方網
小字號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爆發式增長,全球算力需求激增,其核心基礎設施——數據中心的電力消耗與能源挑戰正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首日,施耐德電氣發布《算電協同——數據中心的能源挑戰與應對》洞察報告,為AI時代數據中心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了系統性的解決方案。

報告指出,AI浪潮正引發智算中心用電量飆升,近七成受訪企業預計未來三年用電量年均增速將超15%。宏觀預測顯示,至2030年,中國數據中心用電量或將突破7000億千瓦時。激增的電力需求與新型電力系統中可再生能源的間歇性,共同給數據中心帶來了供電穩定性、成本控制和碳排放管理的三重嚴峻挑戰,形成了從“生存”到“發展”的遞進式壓力。

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動力系動力系統工程研究所副所長王永真指出,智算中心的快速擴張正凸顯能源管理的困局,高密度散熱成為技術瓶頸,而電力系統的低碳轉型也反向對數據中心的靈活用能提出更高要求。

面對這一困局,報告創新性地提出了“算電協同”三層架構,旨在打破傳統剛性供電模式,實現算力與電力的深度融合與動態尋優。該架構自下而上貫通了電力供給基礎設施、算力負荷與上層協同機制。其核心在於,底層構建穩定且能靈活接入多種能源的電力基礎﹔中層充分挖掘IT負載的調節潛力,以匹配電網信號﹔上層則建立數據與算法驅動的決策框架,實現能源與算力的高效協同。

“在AI產業高速發展與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雙重背景下,以算電協同重塑能源范式,才能為AI浪潮提供堅實可靠的底座。”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熊宜表示,報告系統性地提出了實施框架與實踐路徑,為企業提供了切實的行動參考:一方面需在能源供給側大力發展新能源,另一方面需在算力需求側充分挖掘負載靈活性。而連接兩者的供配電系統,則必須在硬件、軟件和架構上全面升級,構建強大的“算電波動緩沖體系”,為最終的協同落地夯實基礎。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