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哨”即到 嘉定區新成路街道探索“多格合一”

嘉定區新成路街道探索“多格合一”融匯多元力量賦能基層治理
“吹哨”即到,“不兜圈子”解民憂
電動車飛線充電存在嚴重安全隱患。上個月,嘉定區新成路街道嘉樂社區居民驚詫,某幢樓居然出現了新能源汽車飛線充電。樓內一租戶以“無法安裝充電樁”為由,把車停在單元門口,私拉電線充電。其他住戶進出都要彎腰避開電線,十分苦惱。
得知情況后,居委社工和物業第一時間上門,還聯系房東一同勸阻,均無果。無奈之際,迎園綜合網格專職網格員周晨晨把情況匯報至街道。綜合網格依托黨建聯席會等機制,把消防、公安、城管、房管等部門召集起來共同破題,很快,通過上門“講道理、講法治”,加上在單元門口安裝不影響居民正常通行的物理隔離裝置,消除了安全隱患。
通過健全“吹哨報到”機制,綜合網格正推動條線力量從“被動應對”向“主動作為”轉變。日前,新成路街道將實踐探索細化為實施方案發布。融合網格治理,究竟給這個老舊住房多、外來人口多的街道帶來了什麼改變?記者進行了走訪。
“小事不出網格”
“我們和老百姓做解釋工作是可以的,但大家終究是盼著問題盡快解決,光說沒有用。”
新成路街道迎園社區黨總支書記蔣雄心口中的問題,指的是電梯加裝。建於20世紀90年代初的迎園社區,老年人多,加梯需求強烈。但推進過程中,由於第三方電梯公司資金管理問題,出現施工協調不暢、逾期未完成等情況,居民怨聲載道。
涉及資金與施工,僅靠居委,力量顯然不足。基層“吹哨”后,綜合網格迅速行動,依托黨建聯席會機制,召集房管、社區管理辦等部門與施工單位、代建單位、社區等多方主體面對面商議對策。這次沒談攏,梳理堵點、分析症結,下次繼續談。
蔣雄心介紹,在綜合網格的強力支撐下,代建方終於行動起來,加快進度款支付,相關部門也幫助一起明確施工計劃和責任分工,加梯順利重啟。“目前,迎園五坊已有5棟樓進入電梯設備安裝階段,迎園八坊、十一坊5部電梯也正在緊鑼密鼓施工中,預計8月底竣工驗收。”
依托綜合網格的統籌協調優勢,同屬新成路街道綜合網格的南陳社區黨總支書記高蔡慧和百合街區黨支部書記孫妮聯手打了一次配合,解決了一樁居民的煩心事。
嘉樂廣場和復花城市花園小區隻有一牆之隔。許多網約車司機會趁著半夜電費便宜時到廣場充電,但由於此前充電停車區與小區北側幾棟居民樓離得太近,大功率設備運行聲、司機關門聲、挪車聲、聊天聲……讓居民無法正常休息。
“放在過去,我們協調起來可能要‘兜一個圈子’,現在和街區網格建立了常態化聯系,路徑清晰、速度加快。”高蔡慧說。負責嘉樂廣場的百合街區黨支部書記孫妮了解情況后,立即與高蔡慧一同找到廣場業主方溝通,對方也很爽快,認可“充電區域的確離居民樓太近,此前選址存在問題”,並表示願意立刻停用該充電區域,並支付設備騰挪的相關費用。
很快,駐點包聯新成綜合網格的城管中隊隊員和城運中心相關負責人一同到場,幫助廣場業主重新選擇合適的區域安裝充電設備。“牆內牆外本就距離近,加強聯動,才能確保‘小事不出網格’。”孫妮說。
“笨辦法”最管用
2023年,新成路街道試點推行街區網格實體化運作,探索“街區+社區”的綜合網格管理模式,把轄區內的街面劃分為迎園、百合、新成、方舟4個街區網格,實體化配置42名街區網格員,還邀請熱心商鋪業主擔任“小微網格長”,協調社區、街區事務。
街區網格實體化運作兩年來,圍牆外的變化令人驚喜:街面上的12345投訴量降低了近16%,重復投訴率降低了17%,群眾滿意率提升了18%。
“看看街面上有什麼事,聽聽商鋪的業主碰到了什麼問題”,走和訪是街區網格員的每日必修課。“看起來是‘笨辦法’,實際上最管用。”方舟街區黨支部書記黃偉給記者講了一個故事。
一位街區網格員來到一家商鋪走訪,一進門就覺得“不太對勁”,和營業員簡單聊了幾句之后初步判斷,這很可能是一家專門騙老人的所謂“健康保健店”。離開之后,網格員迅速將情況同步給街區黨支部,隨后聯系了對口的派出所民警。后經民警調查,房東是正常出租,經營方也有工商注冊文件,但經營過程中涉嫌詐騙。最后,店鋪被相關部門取締。
“我們的街區作為前哨陣地、網格員作為排頭兵,隻有日復一日地走訪,才能掌握最新情況,盡可能地避免居民的財產損失。”黃偉說。
相較於其他街區,方舟街區的特點是商業業態多。僅方舟時代廣場,就有百聯嘉定購物中心、大潤發(澄瀏店)和近300家中小型商鋪。這裡也自然而然地成了街區網格服務的重點。
街區黨支部畫出“共建圈”,將一家家單位請進來,共建共商共議。去年夏天,共建成果——由集裝箱改造而成的“紅石榴驛站”在方舟時代廣場西廣場落地,便民服務24小時不間斷。前不久,“共建圈”又出新招,在地下一層的商超門口新增了90平方米的聚鄰共享空間,受到居民、騎手與戶外工作者的歡迎。
轉化“治理前哨”
從高效處置群租擾民案件,到依法拆除菜場后門通道違章建筑,新成路街道依托綜合網格解民憂的故事還有很多。
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網格工作推進過程中,多部門、跨區域的協同聯動至關重要。結合實際情況,街道在上半年實踐探索的基礎上制定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治理架構、組織架構、力量配備、運作機制、陣地保障。根本目的是為了提升治理實效,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街道還結合“吹哨報到”聯動評價和“群眾滿意度”測評,由居村、街區對專職網格員、人口協管員、城運隊員及“吹哨報到”聯絡員等進行評價,將各部門在網格治理中的工作表現納入考核體系。
眼下,新成路街道已建立起多樣化的溝通渠道和參與機制,如設有街區治理委員會、社區管家議事會等,越來越多的商戶、居民、新興領域群體等從治理的旁觀者變成參與者。“比如在迎園街區,商鋪店主把街區事當作自家事,逐漸成為綜合網格中的‘治理前哨’。”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吳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