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上海成為互聯網優質內容的“夢工廠”

推動全市地標景區等向創作者開放,對優秀創作者予以落戶支持,指導開展互聯網內容創作者職稱評審
讓上海成為互聯網優質內容的“夢工廠”
政策背景
1 制定推出《上海市關於支持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的若干舉措》(簡稱《若干舉措》)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答:互聯網優質內容是講好中國故事、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支撐。支持推動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是培育文化新質生產力、提升城市軟實力的戰略布局。當前,互聯網內容創作行業發展迅速,上海始終歡迎並竭誠助力相關企業和人才,特別是青年人才在這座城市施展才華、成就夢想。因此,我們希望通過更有力的政策引導和政策支持,營造良好生態,提升產業能級,進一步繁榮發展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更好弘揚主流價值、主流輿論、主流文化。
2 《若干舉措》的受益對象是哪些?
答:大家都很關心政策受益主體。創作者的身份形式可以是多樣的,包括但不限於UP主、博主、簽約創作者、創業團隊(工作室)、MCN機構簽約的達人等,關鍵是要創作積極傳播正能量、社會認同度高、影響力大的優質內容(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
3 此次發布的政策有哪些亮點?
答:《若干舉措》共9條措施,可概括為促進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的“滬九條”,涉及資金激勵、人才政策、場景建設、出海扶持等方面,總的來看,有以下特點:
一是注重解決問題。政策制定過程中,廣泛聽取意見,學習先進經驗,對各類創作主體和相關企業所關心的職稱、落戶、安居和配套服務等痛點難點問題,均有所涉及和回應。
二是注重政策銜接。重點聚焦人才政策等市級事權和有資源優勢的事項,與側重具體服務企業的區級政策適度區分、相互協同,著力發揮“1+1>2”的政策效果。
三是注重生態建設。既著眼當下解決急難愁盼,也立足長遠針對空間載體、行業活動、金融資本、配套服務、場景開放、內容出海等產業鏈上下游環節投放要素,目的是搭建健全完善的產業“生態圈”。
四是注重政策創新。比如,在落戶政策等方面對優質內容創作者傾斜﹔再比如,打通職業發展路徑,包括支持平台企業備案職業技能評價機構,將優質內容創作者納入人才計劃、獎項評選和職稱評定范圍等,讓創作者有更清晰的職業發展通道。
集聚區建設
4 黃浦區、楊浦區打造集聚區,有哪些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
答:黃浦區2024年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200家,新引進科創民營企業480家,文化、體育、娛樂和科研技術服務行業的就業人數增長明顯,形成了特色鮮明的都市型科創服務體系。針對互聯網內容創作領域,黃浦區發揮小紅書總部效應以及金融科技產業優勢,利用中央科創區、外灘第二立面等空間資源,重點吸引金融、科技、時尚類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主體入駐。同時,區內專業服務業優勢明顯,能在人力資源、法務、財稅等方面提供優質服務。
楊浦區近年來數字經濟發展“量質齊升”,“在線新經濟”入選上海首批“市區協同”千億產業集群,數字經濟也首次成為稅收貢獻最大產業,並且B站總部位於楊浦,其二次元、知識類內容生態與高校氛圍高度契合。目前,全區集聚數字經濟企業超8000家,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規模突破3000億元,連續5年保持兩位數增長,佔全市近五分之一。區內已吸引多家頭部MCN機構和互聯網內容平台入駐,形成產業集聚效應。
因此,依托黃浦和楊浦打造集聚區,是匹配兩區現有核心產業和頭部平台的綜合優勢,為政策落地和集聚區的差異化、特色化發展奠定基礎。當然,《若干舉措》鼓勵各區結合實際打造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產業鏈優勢環節,優化全市產業布局。
5 如何形成市區兩級政策協同?
答:關鍵在於發揮市級政策的統籌引導作用和區級政策的特色化、精細化實施能力。比如,在人才政策方面,《若干舉措》解決了區級無相關事權的問題,加快人才要素向集聚區匯集﹔在獎補政策方面,市級政策對空間載體、優秀人才提供的獎補與區級政策疊加,進一步提升資金支持力度和相關主體獲得感﹔此外,市級政策推動集聚區建立綜合性服務平台、增加創作者和生態企業集聚數量、健全相關產業要素,與區級政策一道,形成政策“組合拳”效應。
內容創作
6 《若干舉措》中提到的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主體合法權益保護快速通道,能提供哪些幫助?
答:市委網信辦在集聚區開設網信服務快速通道,提供線上線下雙軌服務。線上開辟“一站式”服務矩陣,依托集聚區政務服務系統的網信服務專欄,提供權益保護、合規指導、榮譽申請、立法建言等直通服務,創作者訴求可一鍵直達政策供給端。線下在集聚區定期舉辦大V沙龍等活動,加強創作者、平台、政府部門間的交流,組織網信領域專家與創作者互動答疑、上門服務,保障創作主體合規健康發展。
7 集聚區優質內容創作者,能獲得哪些互聯網領域的專屬服務和權益保障?
答:主要有四類核心權益:一是創作支持“星光計劃”,優質內容可推薦“中國正能量網絡精品”等國家級榮譽活動,支持向市委網信辦自薦,可在集聚區一站式服務點辦理。二是權益保護“盾牌行動”,幫助提升網上維權能力,如遇敲詐勒索、造謠誹謗、抹黑攻擊、網絡暴力、賬號假冒仿冒等網絡侵權行為,屬地網信部門將優先受理、依法保護。三是技術賦能“合規引擎”,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相關政策解讀和詳細指導,提供安全好用的技術對接。四是立法參與“眾智平台”,通過集聚區網絡法治意見建議征集渠道,直遞網絡領域相關法律法規修訂意見。此外,市委網信辦還指導B站、小紅書兩大屬地平台制定了支持優質內容創作的舉措,全面助力優質UP主、博主發展。
金融支持
8 關於推進設立相關專項基金方面,有什麼考慮?還有哪些金融政策配套支持?
答:擬新設上海市優質互聯網內容投資基金。此外,擬對優質互聯網內容創作者以及生態企業提供政策性擔保,實行優惠費率,並對銀行貸款給予不超過同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50%的貼息支持。
人才政策
9 如何加大對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者的引進力度?
答:本市對獲得重要獎項榮譽、在講好中國(上海)故事中作出積極貢獻的優秀創作者予以落戶支持。將平台企業及MCN機構納入重點文創企業名錄,支持企業引進急需緊缺優秀人才。
10 有創作者反映,職業發展通道較窄、榮譽感獲得感較低是痛點問題之一。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者將來是否也能參與相關職業技能認定?
答:是的。國家人社部於2020年設立並發布新職業“全媒體運營師”。近年來,人社部門逐步擴大全媒體運營師的職業技能評價資源供給,遴選上海市多媒體行業協會、咪咕視訊科技有限公司備案成為社會評價機構,面向社會開展全媒體運營師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從創作者角度來說,年滿16周歲且符合全媒體運營師國家職業技能標准申報條件的互聯網內容創作者,均可向社會評價機構申請參加全媒體運營師職業技能等級認定。
11 在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者參與職稱評審方面,本次政策有何新的安排?
答:職稱評審是廣大人才關切所在。聚焦互聯網內容創作者的職業特點和成長路徑,上海人社部門會同行業主管部門針對性地完善職稱評審通道和評價標准,在現有科技傳播領域先行先試的基礎上,指導開展工藝美術、藝術、文物博物、經濟等專業領域的互聯網內容創作者職稱評審。同時,優化職稱評審服務體系,支持自由職業者、小微企業創作者等各類人才參加評審,加大典型人物職業成長故事的宣傳力度,進一步激發人才活力。
場景資源
12 上海為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者提供哪些創作場景?
答:我們鼓勵創作者積極產出展現上海城市形象、講好中國故事的高質量內容,也努力為創作者提供多樣化、高質量的實景素材和拍攝創作空間。
我們統籌相關空間和活動,為內容創作者提供便利,包括全市地標景區、文博場館、特色街區、時尚空間、商業設施以及重大文娛體展活動。此外,集聚區內配備的直播間、錄音室、攝影棚等也是重要的創作基礎設施和應用場景。政策還鼓勵市屬國企、主流媒體與創作者進行內容共創、業務合作,注入更多的創作資源。
下一步工作
13 《若干舉措》出台后,接下來有哪些工作考慮?
答:一方面,做好宣傳解讀,提升政策觸達率,讓政策應知盡知。另一方面,推動落細落實,圍繞政策門檻、覆蓋對象等環節細化完善政策口徑,提升政策的操作性、精准性,讓相關的企業和創作者有更多獲得感。我們的願景,就是讓上海成為互聯網優質內容的“夢工廠”,讓大家在此安心創作、名利雙收,與城市共成長、與未來共騰飛。
(來源:解放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