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要聞

上海科技服務業創新鏈加快重構催生“新基建”

2025年07月04日09:43 |
小字號

做產業價值共創者,上海科技服務業不斷求新求變產出成果

創新鏈加快重構催生“新基建”

——科技服務如何按下快進鍵(上)

日前,生物芯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旗下上海芯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一項專利申請在美國獲批。這項技術能夠用人工智能診斷幽門螺杆菌是否發生球變形。如今的上海芯超,除了是“中國最大生物樣本庫”,也已成為幽門螺杆菌個性化診療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

這正是上海科技服務業的一個縮影——伴隨著科技創新鏈的加快重構,以及現代科研范式的深刻變革,科技服務業也在不斷求新求變,突破人們對其功能的固有認知框架,形成了研究開發、檢驗檢測、科技咨詢、概念驗証等多元業態深度融合的新格局。

樣品變產品,獲國際認可

中國最大生物樣本庫是上海芯超的一個重要標簽,曾被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關注報道。其總部儲存能力達1500萬份,建立了40萬例腫瘤樣本庫、4.34萬例幽門螺杆菌(耐藥)菌株庫、30種類器官活庫、30萬例干細胞免疫細胞庫等。

“除了緊抓生物樣本這一核心資源,使之成為創新策源能力的關鍵源頭,作為一家企業化運營的機構,我們也一直在籌謀如何將樣品變成產品。”生物芯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郜恆駿說。

根除幽門螺杆菌是預防胃癌最可控途徑,而耐藥是阻礙根除的關鍵。上海芯超牽頭組織55家醫院建立3.48萬份菌株庫及突變數據庫,提出的地區診療個性化“中國觀念”被2021世界胃腸病學組織全球指南採納。125家醫院4.34萬例患者接受個性化治療,幽門螺杆菌根除率逾90%。上海芯超提出的幽門螺杆菌診療首戰即決戰的“中國方案”,被多個相關國際組織認可採納。

2021年,上海芯超研制的國內首個幽門螺杆菌23S rRNA基因突變檢測試劑盒獲批上市,這是幽門螺杆菌耐藥基因檢測試劑盒產品中唯一的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產品,目前在全國近300家三甲醫院投入使用﹔2024年,幽門螺杆菌gyrA基因突變檢測試劑盒再次獲批。

構建產業關鍵基礎設施

一包代煎中藥有幾味成分、產自哪裡,如今也能一一溯源。這正是區塊鏈技術新拓展的應用場景。

“區塊鏈不可篡改、全程可溯的特性,有效解決了傳統經濟中的信任難題。”上海區塊鏈技術協會會長王奕形象地描述。

標准是產業發展的關鍵基礎,協會在全國率先推出區塊鏈技術、應用、企業、人才、安全方面的團體標准,其中5項入選國家級案例庫。

科技評價是衡量科技創新成果的重要手段。為鼓勵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應率先把有潛力的公司貼上標簽。協會2021年獲得全國首個區塊鏈科技評價資質后,已完成300余項專業評估,其開創性的“區塊鏈+審判”項目評價為國家試點工作提供了重要范本。

“科技創新必須與產業需求深度融合,否則只是無本之木。”王奕說。協會連續6年舉辦的長三角區塊鏈應用創新大賽,成為技術轉化的關鍵樞紐,推動20項“區塊鏈+產業”解決方案落地。值得關注的是,參賽項目吸引資本主動對接,平均提升中小企業融資效率60%。

質檢轉向“技術賦能”

對企業而言,法規更新有時不啻一場“生存戰”。近期,一家中小電子制造企業接到歐洲一筆大額訂單,他們借助通標標准技術服務(上海)有限公司搭建的數字平台,第一時間獲取執法新趨勢信息,快速評估出其產品中存在的潛在合規風險。企業迅速制定了原材料替換方案,不到48小時便完成產品合規生產的全流程轉變。最終,企業按時交付了符合歐盟新法規要求的產品,保住了這筆千萬級訂單。

“傳統質檢主要關注產品是否達標,我們不只是‘測一測’,還提供預警和供應鏈優化服務。”通標華東區總監牟奇志說,檢測機構正從“合規守衛者”轉向“技術賦能者”。

以某家光伏企業為例,通標不僅對其進行碳核算,還提出供應鏈優化方案,助其成本降低30%。

通標自主構建的“限用物質預警系統”可實時監測相關法規最新動態,提前預警潛在問題。當法規和召回數據更新時,系統會第一時間捕捉信息,上傳數據庫,並結合不同企業的行業屬性、產品類型等,精准篩選和推送相關內容。這使得科技服務機構的價值不再局限於一次性檢測,而是貫穿企業發展全過程。

“產業價值共創者”

現代科技服務業在技術賦能、服務模式、生態協同等維度呈現顯著迭代,升級為“產業價值共創者”,更契合數字化時代產業變革的需求。

2024年5月,上海芯超數據科技有限公司與上海數據交易所創辦了我國首個重大疾病數據行業創新中心。短短6個月,創新中心連續創下多個第一,首批數據產品知識產權登記完成﹔首部《重大疾病數據產品1000條》專著出版﹔全國首批醫療機構數據產品挂牌流通……創新中心還主導發布首個可信數據空間國家標准,開啟數據驅動型生物樣本庫安全高效流通與共享新模式。“未來,高端數據產品將是我們的重頭戲。”郜恆駿說。

當下,區塊鏈已深度融入經濟“毛細血管”,在跨境貿易場景,推動央行數字貨幣與穩定幣的創新發展。這些實踐印証了“信任科技”對實體經濟的賦能價值。

未來,上海區塊鏈技術協會計劃建設上海數字科技人才庫﹔聯合上交所“新啟航”平台,提升科技評價能級,助力更多科創企業上市﹔構建跨境數字身份互認體系,深化全球數字資產合作。

上海正在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科技服務業作為連接科研與產業的“橋梁”,加速了創新落地。“當更多企業受益於我們的服務,競爭力也會隨之增強,而科技服務機構在行業中的價值,也將被重新定義。”牟奇志說。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黃海華)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