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要聞

上海城市基層黨建18年來不斷探索走在前頭

2025年07月01日08:58 |
小字號

沿著指引 奮力向前

——記上海城市基層黨建18年來不斷探索走在前頭

激蕩的時代呼喚偉大的思想,偉大的思想指引不懈的奮進。

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指引,上海城市基層黨建18年來不斷探索、走在前頭。

理解今天的“大上海”,可看得更深一點。

透視新時代上海城市發展脈絡,在“五個中心”、人民城市建設等重要任務線之外,還存在一條不可或缺的價值支撐線,深刻重塑了人與城的關系——那就是城市基層黨建。

基層黨建何以重要?

溯源而上,上海是黨的誕生地、初心始發地、偉大建黨精神孕育地。習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間,就對城市基層黨建念茲在茲。從“不辱門楣、不負重托”,到“繼續探索、走在前頭”,囑托“上海的黨建要成為中央的一個點”,飽含殷殷期盼。

這是力量之源,也是崇高使命。須臾不能忘。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他曾多次鮮明提出,“做好基層基礎工作十分重要”,“必須做好抓基層、打基礎的工作,使每個基層黨組織都成為堅強戰斗堡壘”。18年來,上海堅持重心向下,11萬多個基層黨組織,逾220萬名黨員,1.2萬余個黨群服務陣地……當黨的組織全面嵌入整個社會,每個群體都感受到組織就在身邊,才能凝聚起應對大變局的合力。

這是時代之問,也是人心所向。惟奮楫以往。

上海自2007年以來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干,始終高度重視,持續砥礪創新,完善頂層設計,出台優化制度,將基層黨建工作不斷推進向前。

奮力走出一條超大城市基層黨建新路,從無一勞永逸,也從來沒有捷徑。

“背靠長江水,面向太平洋”的上海,作為流量城市、口岸樞紐,信息、資源和各類要素高度密集交匯,既得風氣之先、領思潮之先,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往往也更早、更多。

就比如,世紀之交以來,社會經濟結構調整,非公經濟蓬勃興起,外來人口大量涌入,多種所有制並存、多元文化交匯、多樣價值觀碰撞,一個體制外、高流變、高增速、高活躍的新興領域迅猛發展。

隨之而來的,是黨的組織、黨建工作新的盲區和空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基層黨建既要發揚優良傳統,又要與時俱進,不斷適應新形勢,拓寬基層黨建的領域,做到黨員工作生活在哪裡、黨組織就覆蓋到哪裡,讓黨員無論在哪裡都能找到組織找到家。

如何緊跟時代發展步伐,不斷提升基層組織有效覆蓋,增強黨建工作針對性、適應性,讓黨的組織體系更加嚴密、執政基礎不斷夯實?

這是上海必須回答好的一個根本性問題。

於是,支部建在樓上、建在園區、建在街區……上海不斷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拓寬基層黨建領域,由側重組織建設向注重黨建工作有效性轉變。

“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說、事難辦”,這是上海最早一批專職樓宇黨群工作者之一肖素華初到凱迪克大廈時的場景。她不氣餒,跑遍樓裡民企外企,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讓他們感受到“有黨組織和沒黨組織是不一樣的”。曾有企業因擴張要搬走,員工一致反對,“辦公空間不夠,我們願意擠一擠”。

潛移默化中,認同感提升,組織力增強。

近年來,以平台經濟為代表的新業態蓬勃興起,其半組織化、弱組織化的特征,扁平化、去中心化的運行特點,短就業、臨時用工、聘用分離的新型用工方式,又對基層黨建提出了新命題。

2023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時再次強調“要把握超大城市特點,創新基層黨建工作思路和模式,完善黨的基層組織體系”。

他還要求,“做到黨和國家事業拓展到哪裡、黨的建設就覆蓋到哪裡”“努力實現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線下線上全覆蓋”。

緊盯經濟社會最活躍經絡,開啟黨的基層組織多元設置模式的探索征程……上海緊扣“新”在哪裡、“變”在哪裡,孜孜以求摸清規律、及時跟上。

最活躍的組織、最活躍的人群,黨建互聯互補互動跟上。

常態化的同時,新一輪的探索也再次啟動。去年,上海在全市實施新興領域黨的組織體系全覆蓋攻堅行動,以組織體系的完整性實現對人群覆蓋的全面性,以黨組織的有效運轉帶動社會面的有效運行。

這不是一次表面性的再行動,其背后是深刻的認知:力求實現基層黨建整體邁向社會領域的大躍升。

知常明變、守正創新,在把握運行規律的前提下,奮力探尋破題路徑——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都是這樣做成的﹔每條必須要去走的路,都是這樣抵達的。

更強、更實、更聚,黨建所向背后是時代的呼喚、城市的期待、人民的關切。

“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是習近平總書記的一貫要求。面對百年變局,如何大膽辟路,考驗著上海各級黨組織政治建設的統領力、組織動員的引領力、資源整合的穿透力、破題攻堅的推動力——“為國擔當、勇為尖兵”。

新時代新征程新使命,中國式現代化、“五個中心”、人民城市、全過程人民民主……貫穿其中的一根紅線——城市基層黨建,必須成為堅強保証。組織強則事業興。

18年如是,而今如是。

始終胸懷“國之大者”、著眼“四個放在”,上海持續充分發揮組織優勢、組織資源、組織力量,創設“產業集群黨建”“進博黨建”“毗鄰黨建”“濱江黨建”等黨建新模式,推動基層黨建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相互促進,將“施工圖”高質量轉化為“實景畫”。

堅持不能“失之於空”、不能“失之於虛”,上海基層黨建,與城市重大戰略任務站在一起、戰在一起,聚焦裉節問題,勇挑最重的擔子、啃最難啃的骨頭﹔與人民群眾站在一起、粘在一起,不忘初心、凝聚人心,努力突出一個“實”字。

誰把老百姓裝在心裡,老百姓把誰放在心上。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時指出的“人民城市為人民”“要及時感知社區居民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加以解決”諄諄教誨,上海基層黨組織置身於城市人群之中,感知著萬家燈火喜樂。比如,如何在充分尊重各方基本權利的基礎上,平衡有限的公共資源和無限的利益訴求之間的矛盾?這是城市大街小巷一處處場域情景裡,對一線黨組織的直接現實考驗。

干得好不好,民心是杆秤。“小巷總理”朱國萍、徐麗華都說,如果對群眾困難不管不問,嘴上說得越漂亮,人們的反差感就越強烈。

黨建強則治理強。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把加強基層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作為貫穿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的一條紅線”“努力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的新路”。

近年來,上海逐步建立健全以塊為主、條塊結合、重心下沉的城市基層黨建體系,推動城市由管理向“多格合一”治理轉變,城市基層黨建“上海經驗”蓬勃生長。新時代新征程,更要聚焦提高現代化水平,持續深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動員人人參與、人人負責、人人奉獻、人人共享,更好構建城市治理共同體。

說到底,基層黨建絕不是孤立的、抽象的,而是包羅萬象、潤物無聲。越是形勢復雜,越是改革開放,越要加強黨的建設。根本固者,華實必茂。

又到一年“七一”,中國共產黨迎來104歲華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共產黨要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梁,黨員隊伍必須過硬。黨員是黨的肌體的細胞,是黨的活力源泉。我們黨很早就認識到,共產黨員的先進性,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黨員培養教育,由此尤為關鍵。

將高度穿透性的教育管理要求傳遞到多元化、差異化的黨員個體中,上海正系統實施“強基工程”“鑄魂工程”“聚力工程”“攻堅工程”“先鋒工程”五大工程。用一支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難關頭豁得出來的黨員隊伍,去成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上海新篇章的先鋒力量。

百年前,在上海召開的中共一大為黨的組織建設規定了一系列重要原則和任務,中共四大又初步奠定了黨的支部制度基礎。今天,上海高度重視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堅持“一切工作到支部”鮮明導向,持續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的戰斗堡壘。

“最難啃的骨頭”舊區改造、“現象級的網紅”申城黨群服務陣地,社區、園區、街區,國家戰略主戰場、科技攻關最前沿,深化改革深水區、化解矛盾第一線……今天的上海,城市與人民,機遇與挑戰,光榮與夢想,無不在呼喚著黨員、黨組織及其背后的城市基層黨建,更向前。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勉勵上海,“繼續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要用改革的精神做好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繼續探索、走在前頭”。18年,上海持續把創新工作思路和模式作為基層黨建最大生命力,在改革創新中破解難題,在破解難題中推動發展,正繼續沿著指引、奮力向前,去創造無愧於黨的誕生地的黨建新業績。

每一滴水,都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每一個明天,都會是新的美好的可能。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周程祎)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