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北回歸線上的“造血”故事

嬌艷的永生花、新鮮的蘑菇、飄香的咖啡,這些產品都出自雲南省普洱市。自從上海金山區和雲南普洱市結對幫扶以來,在產業、人才、文旅等方面,全方位加強和普洱的合作,有力助推了對口幫扶地區發展。6月29日,東方衛視播出《大家聊中國式現代化——共話合作交流》,帶我們一起來看看金山的故事。
6月,在雲南普洱墨江縣的智能溫室大棚裡,工人們正忙著採摘玫瑰花,經過分揀、脫水、脫色、烘干、染色等多道工序,制成色彩豐富、形態持久的永生藝術品。
北回歸線從墨江縣穿城而過,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氣候優勢,最適合種植反季節的高品質花卉。三年前,金山的援滇干部在已有花卉產業的基礎上,引進科技企業和資金,建成數字花卉加工廠,整體產值在2500萬元左右。
上海援滇干部,墨江縣委常委、副縣長王磊表示:“墨江產業基礎比較薄弱,所以我們的工作核心是,堅持把產業合作作為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和根本所在,引進上海謎藏科技有限公司入墨投資,建成協作發展示范性項目墨江數字花卉產業園。”
在延伸花卉產業鏈、增加花卉附加值的同時,當地群眾也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墨江縣聯珠鎮癸能村水癸河組村民王芳說:“我家有15畝土地,以每年1000元租給花卉公司,現在我在花卉公司已經上班一年多了,每個月大概能拿4000元左右。”
墨江數字花卉產業園區負責人、上海謎藏科技有限公司總裁耿博介紹說:“我們計劃明年新建包材加工廠、花器加工廠、花藝加工廠,擴建原有的原材料種植基地,做到墨江直採、直發,來提質增效降本。”
墨江縣隔壁的寧洱縣,在金山的打造下,本土特色咖啡公共品牌“寧小豆”遠近聞名,去年實現銷售額3000多萬元,其中出口額超400萬元。“咖啡是寧洱的‘一縣一業’,我們援滇資金全力以赴打造‘寧小豆’區域公共品牌,拉近上海咖啡最大的消費地和雲南咖啡最大的生產地之間的關系,幫助咖農致富增收。”上海援滇干部,寧洱縣委常委、副縣長龔亮表示。
金山還將廊下“菌菇小鎮”的技術優勢帶到雲南,在鎮沅縣大力發展菌菇產業。目前共有種植車間24個,投產一年來,實現年產量2100噸,年產值2100萬元,並成功打入東南亞市場。“我們三方投入資金3000多萬元,打造了這樣一個現代農業的示范。”上海援滇干部,鎮沅縣委常委、副縣長邱明波說。
近40年來,金山在產業協作上發力,立足普洱當地特色,以擴大產業規模、延伸產業鏈等方式,助力當地特色產業不斷發展。
區委書記劉健表示:“這些年,我們把產業援滇、產業協作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因為隻有當地的產業能夠興旺起來、產業振興起來,才有可持續的造血機制,所以產業援滇、產業幫扶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
未來,金山將進一步增強當地內生動力,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來源:i金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