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喀農民畫雙向奔赴,這場巡展開啟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新模式”

近日,“共畫鄉情”——“海派藝術課堂”農民畫培訓班成果展巡展在喀什啟動,深入推進文化潤疆工作,促進滬喀兩地文化交往交流交融。
活動現場展出了滬喀兩地75幅農民畫精品,其中50幅來自培訓班學員,25幅由上海農民畫創作者提供。一幅幅色彩鮮艷、構圖精巧的喀什地區農民畫展現了喀什地區的自然風光、民俗風情和時代變遷﹔構思新穎、造型夸張的上海農民畫則把水鄉清新而芬芳的泥土風韻與現代農村豐富的生活氣息融為一體,充分展示了農民畫創作者高超的繪畫技能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上海的農民畫融合了海派文化的靈動與多元,喀什的農民畫則鐫刻著本土風情的熱烈與豪邁,兩者交相輝映,展現出中國民間藝術的豐富內涵與強大生命力。
“作為農民畫愛好者,走進巡展現場,我完全被震撼住了。這些畫作色彩濃烈又各具特色,太美了。”觀眾艾買提江參觀后感慨地說道。
此次巡展活動將在喀什地區12縣市開展為期半年的巡展,每站展覽持續15天。據悉,巡展作品源於今年3月在澤普縣舉辦的“描繪美麗祖國﹒綻放團結之花”喀什地區農民畫培訓班。培訓班由上海市文聯金山農民畫家進行授課,從構圖技巧到色彩運用,結合金山農民畫風格與喀什地域特色深入剖析,進一步提升農民畫創作者繪畫技能,培養了一批優秀的農民畫人才。
參加培訓的米爾阿迪力江﹒麥麥提吐爾遜自豪地表示:“培訓結束后,我嘗試將喀什人文、風景與海派繪畫風格融合,進一步提升了繪畫技藝,也增強了文化自信。我的作品《春天的麥西來甫》已在上海美術館展出,並將亮相首屆中國鄉土繪畫農民畫展覽。”
“此次巡展猶如創意火種,點燃了農民畫創作者的創作熱情,注入了多元靈感,碰撞出全新的藝術火花。”觀眾表示。此后,喀什地區將持續推動農民畫培訓常態化,邀請名家授課、組織採風創作,以藝術為橋,讓農民畫成為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的強勁動力。
海派藝術的開放包容、創新求變,為喀什農民畫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元素﹔而喀什農民畫的質朴純真、地域特色,也為海派藝術提供了新的靈感與滋養。
“這種跨地域的藝術交流與融合,不僅極大地豐富了農民畫的表現形式和藝術語言,更促進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喀什地區文聯副主席甘靈輝表示,期待通過舉辦巡展,激勵廣大農民畫創作者們能夠繼續秉承初心,以筆為劍,以畫為魂,用更加精湛的技藝和更加豐富的情感,描繪出更加絢麗多彩的畫卷。
(來源:上海援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