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要聞

科赴投資1.1億,"端到端"研發在上海"一氣呵成"

2025年06月17日09:26 |
小字號

投資1.1億元升級供應鏈,跨國企業科赴的上海工廠產能還將更上一層樓

“端到端”研發,在上海“一氣呵成”

■所謂“端到端”,是指從最基礎的理解消費者需求,到用最前沿的技術去滿足需求,再到制劑研發、分析、注冊、一直到產品上市,可以一氣呵成地在本地完成

美林、泰諾、露得清、李施德林……這些家喻戶曉的品牌均來自同一家企業:科赴。

昨日,記者來到科赴位於上海市閔行區的研發中心和工廠園區。在這裡,每天有超過1萬瓶李施德林漱口水走下生產線,還有非處方藥如泰諾、健康護理產品如邦廸等,遠銷澳大利亞、南非等多個海外市場。

作為一家擁有超過135年歷史的全球消費者健康企業,科赴進入中國已經超過35年。其前身為強生消費者健康業務,2023年,科赴在紐交所獨立上市,成為一家獨立上市公司。科赴中國總裁沈馥安介紹,在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與企業自身的發展道路中,一直沒有變化的,是科赴扎根上海、深耕中國的決心:“中國的獨特之處在於,中國市場既有龐大的消費者需求,也有一個從研發、供應鏈到銷售渠道的完善體系,這不僅保障了產品的可及性,也激發了產業的活力和市場潛力。”

經過三十多年的本地化部署,如今科赴在中國共有2個研發中心、4個工廠、10個物流中心,約1600名員工,在中國市場的產品涵蓋藥品、保健食品、醫療器械、化妝品等多個領域。據企業介紹,科赴在中國市場覆蓋的藥品和消費品零售終端已接近200萬家,其中美林、雷諾考特、達克寧、李施德林等品牌,在發熱、過敏、抗真菌、漱口水等細分領域都居於市場前列。

記者在科赴園區內看到,中國的研發力量和生產工廠已經成為企業服務全球的重要支點。“中國的研發中心是科赴除了美國總部之外,唯一具有端到端研發能力的中心。”科赴中國研發中心負責人葉潮介紹,所謂“端到端”,是指從最基礎的理解消費者需求,到用最前沿的技術去滿足需求,再到制劑研發、分析、注冊,一直到產品上市,可以一氣呵成地在本地完成。

“我們的優勢在於,研發中心與生產工廠處在同一個園區內,為新品的研發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我們的研發同事可以和供應鏈同事‘手拉手’,在研發過程中,就把工廠的設備與需求設計到產品中,工廠的同事也能夠更早介入,為研發提供建議和意見,使得整個過程更加高效流暢。”

兩者有多近?記者走出研發中心,經過一個路口后,就來到了李施德林漱口水的生產車間。這裡能夠生產20種配方、5種瓶型,總計100多款(SKU)漱口水,並且效率極高,生產線平均每分鐘能夠生產近200瓶漱口水。

效率的背后是前沿技術的支持。比如在生產計劃階段,借助由AI算法支持的需求預測引擎,大幅提升計劃的預測准確性,將產品開發時間縮短50%﹔在生產方面,工廠採用具有可視化系統的智能傳感設備替代人工管理產品質量﹔在生產維護方面,工程師借助整合的3D打印技術和現實增強AR技術,可以快速、精准地識別鎖定和制造設備零件。

“一瓶漱口水從原料到成品,大概隻需要2到3小時。”科赴中國供應鏈負責人嚴亮介紹,科赴的上海工廠應用超過25項工業4.0技術,2023年被世界經濟論壇評為“燈塔工廠”,這意味著被業界認定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工廠”。

未來,這裡的生產能力還將“更上一層樓”。一年多前,科赴全球首席執行官孟庭波宣布在華投資1.1億元,用以升級生產設施,進一步發掘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今年3月,科赴上海工廠的非處方藥固體制劑生產線的擴產項目正式開啟。通過升級本地供應鏈,科赴將在上海打造科赴亞太地區的非處方藥卓越生產中心,預計生產線投產后,產能可由現在的每年10億片躍升至每年20億片。

“科赴的發展始終與上海的經濟和政策環境同頻共振。”沈馥安說,“我們不僅是上海和中國市場蓬勃發展的親歷者,也是上海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受益者。如今,上海支持跨國企業長期發展的決心和能力與日俱增,讓我們看到了上海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行動升級,也更加堅定了科赴持續深耕中國市場的決心。”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葉宇)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