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在滬創立的公司設備全球“日活”超500萬台

商米科技智能設備全球“日活”超500萬台,企業營收七成來自國際業務
打造城市商業數字化“底座”終端
數字化管理正使線下商業更加便利。在超市,到自助收銀台放入商品、掃碼支付便可結賬離開﹔在餐廳,用手機下單便能靜候美食上桌﹔在酒店,在自助機上掃描身份証或護照就能辦理入住。
變化背后,離不開形態各異的智能終端。從手持POS機、自助收銀台,到智能點餐機、醫院挂號機,智能商用設備正在成為城市商業數字化的基礎設施“底座”。
創立於上海市楊浦區的商米科技,是智能商用終端解決方案領域的佼佼者。在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150多個子行業裡,每天活躍著500多萬台商米智能設備。如今,企業年營收已超過30億元,其中七成以上來自國際業務。
對商米科技來說,如何做好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智能設備,內裡大有乾坤。
功能協同“多面手”
每一台商米設備,往往都是具備人臉識別、商品識別、掃描條碼、讀取卡証、打印票據、雲端協同等能力的“多面手”。
上海商米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產研副總裁袁濤說:“我們相信,集多功能、多用途於一體的智能超級輕終端場景是商業世界的未來。”
在商米科技的展廳內,一台智能收銀秤集成了商品識別、收銀支付、打印票據以及稱重等能力。將水果放在收銀秤上稱重時,設備可以通過機器視覺識別商品,快速計算總價並開票,大幅提高收銀效率。
“超級輕終端”不僅是功能疊加,更是化繁為簡:將多鏈路打通、多系統兼容等繁瑣事項厘清后“打包”進設備,隻向用戶呈現最簡潔的一面。“在日本的便利店、中東的汽修店、北美的餐飲店,這些看似不相關聯的場景,可能在用同一款商米設備。”袁濤說。
同時,商米也向軟件開發者提供簡潔的開發平台。據介紹,在商米打造的“大程序”低代碼開發平台,開發者能像“搭樂高積木”般,搭建行業“軟件即服務”系統,快速進入一個新的商業場景,甚至打開一個新的海外市場。
商米設備在各個國家和地區、各個行業領域都有廣泛應用,正在將硬件作為開放的基礎設施平台,助力國內廠商走向全球。“借助商米設備和開發平台,很多軟件服務商順利實現出海。我們希望搭建朋友圈、營造生態圈,讓更多中國企業閃耀全球。”
踩中商業數字化風口
在外界看來,近幾年來商米科技的每一步,都踩中商業數字化的風口。
商米科技的前身,是創始人林喆2013年創辦的外賣平台“我有外賣”。2015年,外賣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之際,嗅覺敏銳的林喆悄然轉型研發智能設備。
2016年,商米推出的全球首款智能POS機V1大獲成功。這款整合接單、打印功能於一體的“外賣接單神器”有效解決了商戶高峰時段爆單問題,三個月成為中國安卓POS機市場第一,企業當年實現營業收入1億元。
2018年4月,商米發布了全球首台刷臉支付設備,當年“五一”假期與支付寶合作在全國門店使用,刷臉支付由此走進大眾的日常生活。
此后,商米又與支付寶合作開發了“碰一碰”商用終端。“這款設備在很多商家那裡能看到,消費者手機解鎖后碰一碰即可完成支付。”袁濤說,“設備兼容蘋果、華為、小米等各種手機且響應速度快,目前在國內已銷售了數萬台。”
商米科技緣何在時代的風口上頻頻起舞?袁濤說,企業內部始終討論著商業世界的未來。“我們必須參與其中,在變化的商業世界,不斷尋找自己的位置。”
應用在“意外”場景中
商米構建了全球最大的商業應用市場,收錄了服務中小餐飲、中小零售、門診藥店、生鮮商超、酒吧、酒店、茶飲連鎖、母嬰、美容美發、大正餐等行業的2萬多個商業軟件,應用下載累計超1億次。
相比上層軟件開發,商米更專注於為開發者打通底層鏈路。比如,商米與一家芯片企業合作研發了支持遠距離通信的“HyperWifi”技術,其高穿透、低延時、大量設備接入和穩定傳輸能力,為商業物聯網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底座”。
袁濤說,“比如在宴會餐廳,前台點單與后廚收單的設備距離遠、遮擋多,新技術大大降低了網絡卡頓或信號不穩導致的漏單風險。”
商米科技與全球上下游5.8萬個生態合作伙伴構成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眾多生態合作伙伴們,帶著商米設備走進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大街小巷。袁濤發現,商米的設備還頻頻被用到研發團隊設計之外的場景。比如手持智能POS機產品,由於集成了收銀、通信、打印等功能,被一些智慧養殖場系統的開發者用來輔助打防疫針,還被一些海外開發者設計成便攜的彩票銷售設備。商米的刷臉支付團餐機,這種原本設計用於企事業單位和高校食堂的設備,卻意外在中小學校場景中得到應用,學生刷臉即可簽到及讀取家人聯系方式,不僅提高了進教室的速度,也解決了學生遇到緊急情況需要聯系家人的問題。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肖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